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
中国古代文学自主学习方…
试析古代文学书目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举办何…
重视文化的曹操为何对“…
上海半数非遗“人老艺衰…
马原对话余华: 临死时…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最新热门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视与对话(2)

时间:2012-6-18 9:57:42  来源:不详
有一大批对于文学抱有虔敬之心的作家在不断地推出他们的思想艺术高端作品。我觉得,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学,绝不能够紧紧盯着那些低端作品,而应该把高端作品看作评价的依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对于当下时代文学创作的总体看法倒没那么悲观。我认为,有了30多年的文化与文学积累之后,中国文学在当下时代似乎正在出现一批具有经典意味的优秀作品。

就文学的价值观念而言,当下时代的文学创作中,确实出现了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趋势。其他不说,单就长篇小说创作来说,新世纪以来一批旨在表现乡村生活的作品中,比如贾平凹的《秦腔》与《古炉》、铁凝的《笨花》、葛水平的《裸地》等作品中,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种张扬宗法制[注: 宗法制概述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文化传统的强烈趋向。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创作趋势的形成,显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构。但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一种观念是,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对于“五四”开其端的启蒙现代性的否定和怀疑。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恐怕就是如何实现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展望未来的文学

陈坪:讨论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要直面人的现实处境。人是靠符号思维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符号意味着“可能”而非“事实”。以文化哲学的眼光看,人是永远力图超越有限的现在、向往着无限的未来的存在物。人可以借助符号思维用“可能”的理想未来之光观照有限的现在而生发出不满足。而缺乏符号思维的人将缺乏处理“可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只有充分考虑到人有为自己设计理想未来图景的需要、有超越一切社会现实的境况去寻找自己使命的神圣本性,文学核心价值观念的建构才能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傅书华:如果说,“五四”时代是一个“辟人荒”的“人的文学”的时代,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是一个“人民文学”的时代,不管这个“人民文学”的时代,最初是如何通过“整体”的解放赢得“个人”的解放,还是后来造成了“整体”与“个人”的紧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暂且将之命名为“人的苏醒”的文学时代。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真正具有人民性的文学时代。人民性的具体内涵,我们还需要探讨,但总之,他应该是对应于我们这个具体社会具体的历史时空的“个人”。

段崇轩:通过这次对话我更深切地意识到,当下文学在核心价值观念上的匮乏和混乱,建构文学核心价值观念的紧迫和重要。我们的文学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最广大人[注: 大人是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daren]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壮大的基本元素。因此,它必须具有现实性、人文性、现代性、民族性等这些特质。而当下的文学,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譬如文化价值观念的混乱、思想内涵的“缺失”、中西方负面文化思潮的盛行等等。

王春林:在充分肯定核心价值观念重要性的同时,我以为,正如同我们以上对于“十七年”与八九十年代的文学讨论已经昭示的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