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明朝覆亡的直接原因:明…
学生宿舍旁挖出明朝古墓…
雪珥称改革开放始于晚清…
雪珥称改革开放始于晚清…
方志远:我眼中的明朝和…
矛盾的大明朝 一边宣扬…
矛盾的大明朝 一边宣扬…
《大明帝国抗日史》:披…
明朝从此无海瑞——摘自…
明朝因悍妇捉奸引发李自…
最新热门    
 
明朝覆亡的直接原因:明神宗贪财好货 化国为家(1)

时间:2012-6-30 22:08:48  来源:不详
十一年开始筹建三大殿后,朝廷令湖广、贵州、四川三省采办名贵楠衫大木,仅大工钱粮就耗银930余万。至于整个三大殿重建工程的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传索帑金搜刮百姓】

明神宗毫无节制的大肆挥霍,必然导致他对金钱的无穷渴求,于是便想尽各种办法搜刮钱财。查抄冯保和张居正的家产,明神宗就下令全部归入宫廷内库,不上交国库。对此他还振振有词:“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明神宗“化国为家”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直接向国库要钱,即所谓“传索帑金”。明初的财政收入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在户部设立内府十库,它既是中央政府[注: 中央政府centralgovernment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的对称。负责统一领导全国地方行政工作,集中掌握国家的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行政职权。]的国库,也是皇帝的私库,“公”私不分。至明中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化,田赋、徭役、盐课、茶课、关税等逐渐折收银两,财政体制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朝廷于正统七年(1442年)在北京户部下设太仓,用以贮银,也称银库。弘治八年(1495年)又在南京户部下设银库。从此,太仓银库成为中央政府的国库,内府则完全变成皇帝的私库,政府收支与宫廷收支基本分开。内府除存贮三宫(即乾清宫、慈庆宫、慈宁宫——编者注)庄田征收的“子粒银”,还有太仓每年拨给的100万两“金花银”。明神宗花钱如流水,很快就使内府支用见绌,只能不断向户部传索帑金。早在万历六年,明神宗就以大婚置办珠宝为由,令太仓每年支付100万两的“金花银”外,再向内府增进20万两。后来以此为准,每年均增进20万两,直到万历三十七年才因“部帑已竭”而告终。由于明神宗的不断传索,从张居正去世到万历十一年底的一年半时间,户部就透支了230余万两。“万历中年,户部岁入本(本色,指实物——笔者注)折(折色,指折收的银子——笔者注)钱粮,总一千四百六十一万有奇,其折色入内库者六百余万,入太仓库[注: 基本介绍   明 官库名。七统七年(1442)始置。又是称太仓银库,简称银库。 主要职能 掌贮银。凡各直省派剩麦米内库中绵丝绢布、马草、盐课之折银者,]者三百六十八万有奇”——国家征收的田赋,竟有2/3流入了宫廷的内库,内阁首辅申时行不禁惊呼:“太仓之蓄有限,近日之费无穷……入少出多,势必难继。”

当时的国库,除户部的太仓库,还有礼部下属的光禄寺库、兵部下属的太仆寺常盈库(冏库)、工部下属的节慎库等,它们也都成了明神宗勒索的对象。随着国家财政的日渐吃紧,国库储积的日渐枯竭,明神宗又把目光瞄准了工商业者[注: 工商业者 拼音: 解释: 1.统称从事工业?p商业的人。 2.特指资本家或资本家代理人。-gongshangyezhe]的钱袋。从万历二十四年起,他开始派遣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赴各地开矿征税,将所得钱财上交内府。矿监名义上是督领金银等矿的开采,实际往往借开矿为名,肆意敲诈勒索。如妄指良田美宅之下有矿脉,迫使其主人交出大笔钱财,否则就强行掘毁田地,拆掉宅院。税使则在重要城镇、关津、路口设置重重税卡,盘剥过往的车船商旅。正如时人所说:“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波及的范围北到辽东,南及滇粤,西抵陕西,东至沿海,可谓“天下在在有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