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执斌:说“切云”和“…
胡印斌:王澍获奖是对中…
郭文斌:春晚可否换个时…
赵麟斌:闽都文化的现代…
陈斌:应将国家级殿堂设…
宁夏作家郭文斌:《弟子…
胡印斌:一流大学正在被…
马执斌:“策勋十二转”…
胡印斌:清华修复文科找…
最新热门    
 
马执斌:也谈“化干戈为玉帛”

时间:2012-7-25 11:35:23  来源:不详

我有一个习惯,绝不随便扔掉带字的纸。星期五,儿子下班回来,把一张包东西的报纸顺手扔掉。我拾起来一看,是2011年8月23日《光明日报》的“新知”版,上面有一篇文章,题为《化干戈为玉帛成语穿越记》,作者杨雪梅。题目挺有意思,题目下面的引言更让我感兴趣:“考古发现表明,玉帛与干戈并非出自同一时代。那么,这两个词是如何‘穿越’时间结合成一句话的呢?让我们从对良渚文明的研究一看端倪。”压题图是良渚博物馆展出的玉龙手镯和玉戈、玉璋、玉凿、玉柱形器。这“玉戈”,既是“戈”,又是“玉”,不同时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了吗?我很纳闷,想尽快弄清作者是怎样穿越成语“化干戈为玉帛”的,就将整篇文章迅速地浏览一遍。正文有两个小标题:头一个是“成语与考古发现的矛盾”;后一个是“‘化干戈为玉帛’——造个词来盼和平”。正文左边有一栏起知识链接作用的图文。图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文的标题是《说文解字》,分别解说了“玉”、“帛”和“干戈”。这栏下面还有一图,是三星遗址出土的玉面人像,旁边提出一个问题:“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玉器都很多,不知那时是否既有‘干戈’也有‘玉帛’?”

 

    浏览过后,我了解了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正像作者所说,“发现于1936年的良渚遗址和以此而命名的良渚文化,以江苏、江浙的太湖流域[注: 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0.1%。]为中心,是长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大体处在距今4000至5300年之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作者认为,“在良渚,玉器主要有琮、璧、钺、仗形器、管状器、珠、坠、玉粒等,分为礼仪玉器和装饰玉器两大类,而以礼仪玉器最有特色。”“在湖州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属于良渚文化的纺织品遗存”,“其中一块被鉴定为最早的绢织物”,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