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执斌:说“切云”和“…
胡印斌:王澍获奖是对中…
郭文斌:春晚可否换个时…
赵麟斌:闽都文化的现代…
陈斌:应将国家级殿堂设…
宁夏作家郭文斌:《弟子…
胡印斌:一流大学正在被…
马执斌:“策勋十二转”…
胡印斌:清华修复文科找…
最新热门    
 
马执斌:也谈“化干戈为玉帛”

时间:2012-7-25 11:35:23  来源:不详
“材质是经过缫制的家蚕丝”。那时候,“帛是与玉相提并论的礼仪用品。”可是“干、戈都是与青铜时代的到来相关联的。”作者说:“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故事与大禹有关:“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作者指出:“从这段记载来看,在尧舜禹的时代,已经有许多的‘玉帛古国’了,而且已经有了‘诸侯’和‘甲兵’,所以才会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但从中国的考古发现和更多的文献记载来看,那时的‘玉帛古国’应该没什么‘干戈’,祭祀才是当时最主要的社会行为,即所谓的‘有祀无戎’。至于‘囯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连祭祀带打仗,应该是商周的事情。那为什么‘玉帛’会成为古国(或者方国)与和平的象征呢?”作者的说法是:良渚文化时期“存在着许多的玉帛古国,‘有祀无戎’是可能的。只有当古国走向王国时,才发生兼并、资源掠夺和战争,只有‘礼乐坏崩’后‘尚武好战’之风才兴起。我国的文献上关于尧舜的记载大多是尧天舜日的美好生活,实行的是禅让[注: 禅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制,根本不需要战争和武力来实现王朝的更替。而从炎黄开始,关于战争的神话与记载才频繁起来。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才会怀念玉帛时代,才会发明出‘化干戈为玉帛’这句成语吧。考古发现也证明: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代,诸侯之间的盟誓确实是写在玉石片或者帛书上的。”

 

    说成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玉帛”象征“和平”没有问题;但把“玉帛”象征和平的理由解释成“怀念玉帛时代”,因为“那时存在着许多的玉帛古国,‘有祀无戎’”,这种观点是笔者前所未闻的。“化干戈为玉帛”,蕴涵着厚重的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文化信息。所以,笔者也想说说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向杨雪梅先生和广大专家学者请教。

 

    “干戈”是两件古老的兵器。干是防护器具,即盾牌;戈是格斗噐具,即平头戟。《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了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