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姚彬彬:“尊孔读经”何…
杜永道:“熏染”和“熏…
郑卜五:“六经皆史”还…
萧晔晔:“淘粪”不能写…
吴小如:“学术警察”不…
宋代名相寇准真实一面:…
周伦玲:“红学”佳话《…
大昭寺金顶维修:“钉子…
古琴大师李祥霆:“清微…
七七事变纪念日:“诗意…
最新热门    
 
肖鹰:“小题”就不能“大做”?

时间:2012-8-7 21:23:59  来源:不详
学术期刊要“求生存”,大概只有两条“绿色通道”:或者卖版面,或者求转载。“卖版面”,期刊就直接“自谋生路”了;“求转载”,期刊提高了“社会认可度”,也就间接“拓展生路”。“求转载”的途径明明暗暗多种,但据笔者所知,“最光明而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发“大话题论文”——有资深编辑告知,文章选题大,读者关注度高,自然容易“被转载”。我所投稿的这个期刊,近年创下了远超同行的“高转载率”,不能说与所刊文章品质无关,但是,恐怕与其严格推行“取大拒小”的生存战略也不无关系吧?

 

翻阅学术期刊,你会感到,在“转载率”成为指挥棒的当下,似乎在各家期刊总编(主编)之上,还有一个做用稿选题决策者的“总总编”——因为看十家期刊,你很可能看到的都是大而无当的论文选[注: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题,题目意旨都是“历史性的”、“前沿性的”、“国际性的”,而且内容重复。这种状况,有似于贾宝玉在《红楼梦》中发明的“花神要分总花神、分花神”之论。中国学术期刊的“总花神”,就是为数不多的那两三个“国家级”文献转载期刊的编辑们。

 

这种“取大拒小”的用稿原则对中国学术的影响如何?一言以蔽之:强制催生学术泡沫。我们不用看教授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如何题目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空;我们只要看看那些为了“拿学位”的博士[注: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ScD),文学博士(DLitt),教育博士(EdD)。]生们如何下手就是包天揽地的“大题目”,就知“大而空”如何成为中国学术的“公共选题”。近年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教授们都当有同感,博士论文选题的“取大不取小”已经将中博士培养畸形化为“空中栽培”。为什么中国学术近十年来普遍呈现出“有成果无成就”的泡沫化状态?原因种种,“取大不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