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姚彬彬:“尊孔读经”何…
杜永道:“熏染”和“熏…
郑卜五:“六经皆史”还…
萧晔晔:“淘粪”不能写…
吴小如:“学术警察”不…
宋代名相寇准真实一面:…
周伦玲:“红学”佳话《…
大昭寺金顶维修:“钉子…
古琴大师李祥霆:“清微…
七七事变纪念日:“诗意…
最新热门    
 
肖鹰:“小题”就不能“大做”?

时间:2012-8-7 21:23:59  来源:不详
小”的用稿原则对学术泡沫的强制催生效应是“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国学术,实行的是外化评估体制,学生看教授,教授看校官,校官看期刊,期刊看转载。在“取大不取小”的论文生产机制下,教授们培养学生自然就剩“空中栽培”一条阳光道了。

 

“取大不取小”,推崇大题目论文、贬抑小题目论文,并非如某些期刊掌舵人所标榜的,是着眼于学术大视野、着眼于创新、前瞻,而是在当下中国浮躁而且畸形的学术生态中,投机取巧的作为——实际上,是在强制培养另一种学术造假。采用大题目论文的确容易获得关注、产生热闹、获得效益。但是,治学犹如建筑,辉煌耀眼的宏观建构必须以一砖一瓦的寂寞积累为前提。做好小题目,是做好大题目的前提。一个期刊奉行“取大不取小”的办刊方针,就是只想盖大楼,不愿造砖瓦。此举演化下去,一个本应倡导严谨求是的学术期刊,势必就演变成一个“大空”的热闹场,其对学术创新生力的作用,不是激励,而是抑制、甚至扼杀。进而言之,“取大不取小”的真正动机是“好大喜功”,它演变成期刊用文的主导选择,展示的是当下中国社会普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学术活动中的典型症状。

 

应当说明的是,大与小,在学术研究[注: 孙武兵法初探序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不是神物,战争是发展的科学,余窃以为以兵圣孙武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思想文化无疑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杰出典范;同时又]中,本是转化的。看现在的期刊,我们读到的诸多“大题目”论文,尽管篇幅也许够大,但真正的学术含量和价值却是非常小,甚至是付之阙如的。然而,观古今学术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的成就,我们会懂得,真正的大师之作,常常是“小题目做大文章”。被奉为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中国学术之至尊大师之一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