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天价怪建筑引争议 学者…
天价怪建筑引争议 学者…
天价怪建筑引争议 学者…
砸赝品节目引争议 学者…
砸赝品节目引争议 学者…
砸赝品节目引争议 学者…
学者:“当代孟母”是在…
民间掀起国学热 学者3小…
刘半农先生的学者性格
学者新解苏轼词:他要以…
最新热门    
 
学者吁重建夔州杜甫草堂:杜甫曾住两年写诗443首

时间:2012-8-22 22:51:48  来源:不详

鲜于煌教授。记者 何方 摄

记者 何方

编者按

8月16日,第十届少数民族[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骏马奖”在京揭晓,我市苗族作家何炬学的短篇小说集《摩围寨》榜上有名,为重庆文学界再添一匹“骏马”;8月21日,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大会在北海[注: 北海[广西],北海[俄罗斯],北海[大西洋],北海[北京]]颁奖,本土作家邢秀玲、刘德奉、吴佳俊获得殊荣……

近段时间,重庆文学界喜事不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重庆文化的进步和成绩。

有专家认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10年比的是经济,100年比的是文化;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而对于正在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庆来说,我们的文化发展收获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离“文化强市”的距离还有多远?

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文化人谈重庆文化建设”栏目,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生活在这座城市,或是曾经路过这座城市的文化人亲身经历的那些故事;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一起来思考,我们能为重庆的文化建设做些什么?

“一座夔州杜甫草堂,建起来就真的这么难吗?”8月21日,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鲜于煌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加快重庆文化建设步伐,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和历史名人效应,让它在当代真正“活起来”,成为一张张全国瞩目的文化名片。

鲜于煌说,与某些县城争夺西门庆的家乡、武大郎的故乡等恶俗闹剧相比,历史上,重庆地区是货真价实的名家辈出,文脉悠远沉厚。但是,历史名人们留下的众多遗存、文化精神,似乎与时代并没产生多大联系。

打个比方,诗圣杜甫在夔州居住1年零10个月,共创作诗歌443首,占其所编杜诗1439首近1/3。

“这完全是一个奇迹,要知道,杜甫当年在成都[注: 成都市-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四川省的省会,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草堂4年的时间,也不过作了240多首诗。而在奉节,诗人在年迈多病的情况下,居然平均3天就要写下2首诗。”鲜于煌认为,这段足以令重庆人自豪的历史,如今却很少有人记得。

鲜于煌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在参与本报主办的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活动中,他实地了解到成都杜甫草堂和夔州杜甫草堂的巨大现实差距,深感震惊——“成都杜甫草堂每年的接待人次在100万以上,而历史上与之齐名的夔州杜甫草堂,竟然形体也没有,只剩下一块残碑。”

近年来,也屡有当地学者呼吁重建夔州杜公祠,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满怀热情呈递上方案,却如同石沉大海。

在鲜于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