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海文:另一种“杨墨之…
杨海文:父亲杀了人,儿…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译…
李国文:桃花潭水汪伦情
最新热门    
 
杨海文:庖丁如何解牛?

时间:2012-8-24 12:59:54  来源:不详
那把刀还像新的一样。这是否太玄了点?面对陈赟与庞朴的这一显著区别,不妨再回顾一下庞朴的说法:“前三年为第一阶段,第四年至某年为第二阶段,某年至‘方今之时’为第三阶段。”庖丁所谓“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是从“方今之时”上溯而言的。这样,庖丁前3年乃族庖,其后若干年乃良庖,再其后有19年乃道庖。也就是说,庖丁解牛的总时间远远超过了19年,起码在22年以上。

 

    庞朴的史学解释立足于常识,陈赟的哲学解释仰仗于玄思。但是,陈赟就起点低而对庞朴提的三个问题,未必有足够的说服力。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从技艺的角度给予赞誉,庖丁则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依据庞朴的逻辑,此时庖丁之为道庖,业已19年。以道辅技者,道庖也!道庖同样离不开技艺,盖因技艺才能解决难题,所以,庖丁有言:“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这副小心谨慎的样子,足见庖丁不是天生的道庖,道庖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庖以前,庖丁先族庖、再良庖,这是由技而道的历程,很艰辛,也应该很漫长。族庖、良庖由技而道,道庖以道辅技,一波三折而又环环相扣,合乎逻辑,更合乎常识。

 

    庖丁究竟如何解牛?比较而言,笔者更认可庞朴的解释。《药地炮庄》卷2集评引薛氏:“庖丁之语,当作三句看。所见无非牛是俗眼,全牛是智眼,有间是道眼。”后两句若是改成“未尝见全牛是智眼,以无厚入有间是道眼”,就更合《庄子》原意了。俗眼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智眼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道眼就是“见山祗是山,见水祗是水”。这里的薛氏,堪称青原惟信禅师的千古知音!庖丁解牛,让我们领略到了心灵成长的三重境界。

 

    好的哲学解释,从来不会抛弃常识。哲学解释与史学解释,在终极处,总是相通的。我们不是要说陈赟误读了《庄子》,但他显然过于神化了庖丁。庄子再会讲寓言,若是让庖丁自始至终就是道庖,又何必历经三个阶段才游刃有余!岂非多此二举?大慧普觉(1089—1163)禅师的《示永宁郡夫人[注: 字词解说 妇女封啧。隋曾封高游泳女子洗氏为高凉郡太夫人。唐三品以上文武官之母或妻封郡夫人。宋银于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引过一席话:“无著云:曾见郭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