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悦然:恨不能翻译所有…
专家称莫言作品入教材应…
把学术当成理想去追求—…
曹云金:说相声不能投机…
白燕升:京剧不能只在非…
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不能…
院士专家呼吁:科研评价…
马未都谈大众收藏:对藏…
文化产业不能唯利是图 …
举报汉语词典违法学者称…
最新热门    
 
不能追求形式放弃阅读体验

时间:2012-10-25 15:59:35  来源:不详
    蔡立国说:“前一段时间三联书店80周年庆,我们做了一本关于三联历史的画册,我自己也翻了很多三联在三四十年代出的书。那个时期给我的感觉是传统与变革交融,中国出版人的图书设计受传统理念和日本的影响较大。但那时毕竟仅仅是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图书设计的雏形,民国时候中国人刚刚从国外知道了设计是怎么回事。那时的功夫主要用在了封面上,字要找人写,封面画也要手绘。”不过,他也承认,“有一些封面设计很好看,比如钱君陶的封面,甚至鲁迅[注: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自己也设计封面,他们的封面很棒,很有民族特色。”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转眼间,纸质书面临着数字阅读的挑战,那么,未来的图书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呢?蔡立国认为,从销量来说,“恐怕纸质书最终是竞争不过电子书的。但做纸质书,应该是越做越精,向高端的方向发展,作为文化产品和收藏的角度去做,而不是用降价来迎合市场。应该与电子书拉开距离,从电子产[注: 子产(?~前522年),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品不能取代的形式来做图书。”但蔡立国的意思,并不是把纸质书做成花哨的、设计感过强的产品,“我所说的适合收藏的纸质书,是提高其内在品质,除了内容好,还要提高用纸的质量,提高印刷质量,提高设计的精美度和合理性,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的精品化应该是提高整体质量,而不是花哨和夺人眼球。图书的设计应该是和内容更紧密、更有创意地结合,这才是发展方向。”

 

    他举三联的《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跑酷》为例,认为其版式设计就很成功,“这是一套图文混排的图书,介绍北京的文化。32开,文字和图片的布局和疏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