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浅谈儒家伦理思想与我国…
三校联合普及儒家文化
谢文郁:儒家五常新释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
孔子:中国古代首个私家…
儒家经典《论语》与北京…
浅谈古诗词的欣赏
浅谈龙泉青瓷融入的中国…
最新热门    
 
浅谈儒家伦理思想与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的重构(1)

时间:2012-11-13 19:07:13  来源:不详
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的文献历史上,伦理这两个词出现的很早。伦理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这里伦理是指道德的意思。《说文解字》对伦理的注释为:“伦,辈也,从人,仑声”,“理,治玉也,从玉,里声。这里伦是区分之意,理,有道理之意。孟子正式以“伦”来阐述人类社会的关系。他指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注: 成语名称 长幼有序 汉语拼音 zhǎng yòu yǒu xù 成语释义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里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就指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即五伦,伦理指向一种等级次序。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里,荀子认为人们经过学习实践而达到知礼的境界,这就达到了道德境界。“这两个概念,无论是在中文里面还是在其西文的对应词里面,一般并不做很严格的区分。他们都是关于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 
    尽管伦理与道德二者常常通用,但也有些区别。“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要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道德的,但不能说是伦理的。对一个行政人员的行为的评述离不开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价值取向,对一项政府的政策评述也离不开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等概念。道德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个人层次的低级范畴,而伦理则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社会群体层次的高级范畴。 
    二、孺家修身思想与公务员自身修养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 
    儒家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个人修养问题,《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自身光明的德性,并推己及人,使得天下人都能革旧布新,振作起来,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故指出了为人之道。儒家十分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孔子以“正”释“政”,把统治者自身的“正”作为“政”的前提。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行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身正,端正了自己,则处理政事就自然没有什么困难了。 
    儒家的修身思想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张修身成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成人达己,成己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认为“仁”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内心所固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从消极方面讲,“仁”指不损害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仁”指成己成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封建统治者的道德完善被看作是启动社会风气的基础。当政治权力层率先做到仁义礼智四德,从而在道德上、伦理上完善自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