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纪念“岭南词宗”詹安泰…
第七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
安意如不愿当学术明星上…
《东岳论丛》举办“提升…
“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
冯其庸学术馆在无锡开馆
第四届竹林七贤国际学术…
冯其庸学术馆在无锡开馆…
北京大学举办《海外华人…
最新热门    
 
学术评价:超越量化模式

时间:2012-12-21 20:34:27  来源:不详
 

    “高产的学者并不一定是优秀的学者”,这恰恰是中国目前学术界的症结所在。在量化管理政策的激励下,我国产生了一大批高产的学者,但真正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级的学者却少之又少。我国的SCI论文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二,世界顶尖水平的学者却寥寥可数。据ISI数据库2009年的统计,美国拥有4124名高被引作者,而我国仅拥有24名高被引作者,其中仅4位来自中国大陆。2011年,中国入选“高被引研究者”的人数仅为28人,且多数来自香港地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同样不乐观,缺乏思想大师、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是学术界共同的感受。

 

    对于我国高校中比较流行的简单化的量化管理方法,学术界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比如批评者指出:“必要的量化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的一项必要手段。这种量化开始时仅限于各类教学的评估机制中,但是后来它的功能被越说越神,居然扩大到各种学术和教育的考核、评比、提级提职、业绩考核、课题和项目的审批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中,几乎到了无孔不入、无名无利不靠的程度。”一位大学教师对流行的奖励制度抨击道:“现在的一些奖励变成了科研管理工作者根据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简单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这里没有思想的评价,也没有学术表达是否精练的评估,有的是对核心刊物的迷恋,以及对文章字数的简单统计。”更尖锐的批评者认为量化管理是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

 

    那么,量化管理的方法为何会招致如此之多的批评?量化管理到底存在哪些弊端?

 

    首先,极端的量化评估模式违背了大学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以学术性活动为中心。学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而探索未知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不确定性、不可预计性。不仅探索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探索工作的过程也同样难以标准化。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