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神器小黄鸡专治寂寞空虚…
神器小黄鸡专治寂寞空虚…
成都“神石”天上来? …
只见烤串不见年俗 专家…
只见烤串不见年俗 专家…
你有假日综合症吗? 专家…
你有假日综合症吗? 专家…
有藏家称现在是收藏青铜…
有藏家称现在是收藏青铜…
有藏家称现在是收藏青铜…
最新热门    
 
民俗专家斥庙会商业化:摊位费太高 只好卖肉串

时间:2013-02-21 21:46:17  来源:不详
民间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只能走老套子,只能重复僵化的东西。今天我们鼓励社会建设,可在一些基层,却被理解成应急方案,不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而是防备你捅娄子,这个心态不改变,新民俗很难扎根。
  参与是民俗的生命线
  北京晨报: 我今年看了一些村民庙会,虽然很简单,可许多老北京传统节目在城里的庙会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高巍:因为有的庙会组织者更喜欢外地花会。外地一档会来了,演完就走,给五千人家肯返两千回扣,而且没人知道,本地人就不行,容易走漏风声。如今一些庙会只请外地的会,且越远的地方越好,都是只请一年,不找熟脸,北京本地花会反而进不去北京的庙会,好节目只有到村民庙会来演。
  北京晨报: 苇沟庙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节目过去也看过,可都是在舞台上表演,觉得与己无关,所以也不担心演员的安危,演得再好,也觉得是应该的,没有在广场上参与感强。
  高巍:其实这就是民俗的魅力所在,如果你再能下场跑两圈旱船,感受就更不一样了,明年你更盼着参加庙会,传统花会的参与者本来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大家都当成是自己的事,这个吸引力无法用语言描绘。就像听演唱会,明星唱得再好,重复几遍你就烦了,可你自己卡拉OK,多少遍你都不烦,让大家充分参与进来,民俗才有活力。
  艺术家与领导在拔高民俗
  北京晨报: 也许,领导们也站在观众里喊喊好,就知道如何办好庙会,如何扶持民俗了?
  高巍:是这样,我们的艺术家与领导有一种误会,总想拔高、升华民俗,觉得这玩意儿太土,想赋予它更高雅的内涵,以教化群众。很多民歌被收集起来,改了词,果然又纯洁又崇高,可老百姓就是不爱唱。总坐在桌子边看民俗,和站在人堆中看民俗,感觉完全不同。长此以往,他们就越来越理解不了老百姓们的想法。
  古代要求县官“观民风”,其实很聪明。当时行政能力差,县官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先了解地方风俗,因势利导,不像现在钱多了,什么都想用钱砸,可靠几个保安就能管理好社会吗?我认为,让大家都去发展自己的喜好,才能安定祥和。
  北京晨报: 韩国鸟叔其实也是民间粗鄙的东西,可人家就敢往外拿。
  高巍:就是。我们出个赵本山,却动辄得咎,赵本山说他只敢讽刺乡长,到县长就不敢了,这样创造力怎么发挥出来?文化要繁荣,关键在开明,不要担心民间文化的粗鄙,生活本来就不那么纯,太纯了,也就活不下去了。
  现代人要向民俗学智慧
  北京晨报: 20年前,今天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为什么如今却这么纠结?
  高巍:因为经济多元化了,要求管理也多元化,这就像车的两个轮子,一个跑太快,另一个必须要跟上,如果总滞后,就很危险。最危险的局面是,大家都不想努力了,觉得谁也没招,走到哪儿算哪儿。我觉得,还是理论层面不突破,实践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推不动的情况。
  北京晨报: 面对这样的困境,该怎么解决呢?
  高巍:我搞了这么多年民俗,越来越觉得现代人应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古人最善于把价值的东西融入到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比如春节的年夜饭,它建立在人们的美食需求之上,却嫁接上亲情沟通、慎终追远的价值,这就比人为制造出一个对立面要好得多。今天我们与其从外部找智慧,不如更多从传统中寻找灵感。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切从实践出发,不要再争论应继承什么不继承什么了,坐在那里抱怨年味淡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争了那么多年如何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