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文学界政协委员关注社会…
文艺界委员关注文化建设…
濮存昕提案关注拐卖儿童…
国学“户口”受关注 评…
虎年春晚为何没有流行语…
类型化创作引起评论界关…
王一川:关注电影的品格…
中国专家学者关注长江下…
韩寒:关注社会,是一个…
外媒关注中国圆明园海外…
最新热门    
 
请关注农村民营书店

时间:2010-3-13 10:3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现在,我国图书市场日益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民营书业已从萌芽开始走向成熟,农村民营书店也有了有长足的发展。据公开的资料统计,出版物发行集个体零售网点2007年达114965处,与上年相比增加3.98%;从业人员45.1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6.44%。在我国现有的2862个县城中(其中包括374县级市),一般都是一家新华书店和几十家民营书店比肩而立。这些星罗棋布的农村民营书店坚守在农村的各个角落,拾遗补缺、见缝插针,在夹缝中觅生机,为繁荣社会主义农村图书市场,助推大众文化繁荣,满足群众文化需要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但是农村民营书店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有些农村民营书店处于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状态。怎样让农村民营书店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关注、引导、规范。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9亿。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原始市场。农村图书销售是一个长期、持续、缓慢的过程。农村图书发行是出版发行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商品。农民购书有其特殊性,不能混同于一般读者。图书,对于农民来说,并非生活必需品,缺乏刚性需求,受经济条件所限,只能排在从属位置。农民购物讨价还价,喜欢性价比,总希望经济实惠,物有所值。尽管现在我国已是第一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20多万种。但是很多农村需要的图书,却很难真正到达农民手中,常常是运行在发行的链条上,最终回归出版社,送造纸厂化浆处理。农民买书难,读书难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然是出版发行的难点。办好农村民营书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民营书店经营者大都是当地人,根植农村、服务农村,一般都和当地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当地情况最了解、最熟悉。这些民营书店面向市场、经营灵活、服务周到。农民居住分散偏僻,远离城市,是销售的终端末梢。任何一家农村书店,一般只能辐射到周边的读者。现在农民购书尽管渠道很多,可以邮购、通过网络购买、可以去城市购买,但限于条件,往往远水不解近渴,可为而不能为。到当地书店即时购买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农村民营书店经营是一种微利行业,要搞出一定水平,投资较大、战线较长、收益往往不成比例。图书销量小,销售周期长,没有足够的人流支撑。在农村创办一家书店,绝不只是租几间房子,购买几个书架,摆上几本书,开张营业,就能运转起来,这是需要知识、需要技巧、需要坚守。农村市场需求往往多种多样,读者口味变化不定,常常难以把握。农村民营书店生存空间有限,客观环境不尽人意,一些人常常另眼看待民营书店,处于一种不信任状态,同行业竞争、你我相互挤压。另一方面,现在农村文化市场,还相当乱,某些民营书店见利忘义,出售一些盗版低俗图书……某些文化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

  不久前,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结合这一规划,由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调查,其中一项是,您认为哪些文化消费场所应当加强建设?73%的人认为应着重加强“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场所的建设”。人们期待着书店、图书馆更多的走近每一位民众身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河北省辛集市 张吉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