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两岸四地高僧大德南京见…
南京中山陵申报世界自然…
87岁美国飞虎队成员向南…
南京中山陵有望在两三年…
南京认定首个非遗生态保…
文献与考古相互能对照 …
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今年完…
南京城墙砖铭文上千种 …
南京中山陵“申遗”工作…
南京佛顶骨舍利何处安放…
最新热门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约1元硬币大 可肉眼瞻礼

时间:2010-6-16 11:28:04  来源:现代快报

  今天上午7:30~11:00,全球都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看到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启请全过程!启请出来的佛祖圣物将被供奉在特制的微观显微镜下,供公众360度瞻礼。上午11点,现场的信众将有幸零距离瞻仰圣物。今天,来自全国的100多名记者也将聚焦南京栖霞寺。 

  活动播报>>  圣物重光,精彩3.5小时

  地点:

  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和栖霞寺

  时间:

  7:30—7:50 高僧大德们将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法事;

  8:10 圣物从博物馆东门迎出;

  8:40 圣物抵达栖霞寺;

  9:00—9:30 金棺银椁启请;

  9:40—10:10 供奉法会;

  10:18 庆典大会正式举办。

  11:00 现场信众瞻礼活动。

  现场探班

  藏经楼40年没开放了

  今天,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就要在千年古刹栖霞寺隆重举行了。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栖霞寺,和往日不太一样的是:栖霞寺的大门口挂出了一个通知,告知游客栖霞山风景名胜区于12日全天关闭,不对游客开放。栖霞古寺的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也已经完毕,工作人员将撤离现场。

  栖霞古寺内一片繁忙,广场的左侧安上了直播的轨道,公安、文物专家们还在做最后的部署。为了12日的盛世重光系列活动,100多位市民被请来帮忙。据介绍,盛世重光系列活动现场将有四五千人。

  盛世重光活动将启动一级安保,除了200多位公安、武警外,还有各种红外监控探头,这些“电子眼”遍布栖霞寺的各个角落,尤其是藏经楼内更是密集,其中的一根柱子上安装了两个电子眼。而武警更是把临时休息室直接放在藏经楼最近的厢房内。

  昨天上午10:30左右,栖霞寺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彩排仪式。记者看到四位从国旗班挑选出来的帅小伙也在彩排仪式当中,他们是护卫圣物的。彩排队伍从栖霞古寺的大门口开始,进入广场,而后是大殿,从挂有“方丈”的大门内浩浩荡荡进入藏经楼。现场的很多游人一直跟在彩排队伍后面,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也来到了藏经楼。老奶奶一边走一边感慨万千,她说:“我还是40年前来过藏经楼,当时藏经楼里面展出了珍珠塔。后来,这个藏经楼就再也没有对公众开放过了。这次要不是圣物在这里启请,我也进不来。”

  四台空调助阵模拟“地宫”

  金棺银椁的启请就在藏经楼内举行,记者进入现场看到,藏经楼的正中间摆放了两排椅子。正中间是一张桌子,桌子的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透明钢化玻璃罩。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钢化玻璃罩就是用来供奉七宝阿育王塔的。据介绍,除了金棺银椁、佛顶骨、舍利要供奉外,七宝阿育王塔也将被迎请到栖霞寺供奉。

  别看这个钢化玻璃罩简简单单的,事实上,玄机多多。“钢化玻璃罩下面有恒温恒湿监控器,要是湿度不够,可以加湿;太潮湿了,可以减少水分;温度上也很好掌控,严格控制在18℃~22℃之间。另外,下面还有专门输入惰性气体的管道。”当然所有的“机关”都在玻璃罩下,市民一下子看不出来。

  除了钢化玻璃罩外,记者在现场看到了4台大空调。它们是干啥用的?专家说,金棺银椁、阿育王塔在地宫中保存了近千年,形成了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空间,如今要在藏经楼内启请,就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要模拟地宫的环境才行。

  据气象预报,今天南京的最低温度预计是18℃,最高温度预计为28℃,而开启现场温度最好是18℃~22℃之间,这时候4台大空调就能派上用场,“它们能够确保现场基本恒温恒湿。”

  借助80倍显微镜瞻仰圣物

  在藏经楼摆放的桌子上,记者还看到了一架显微镜。一位工作人员在现场不停地调试着,显微镜下摆放了一个小小的玻璃罩。显微镜的镜头对准了玻璃罩,一旁还有一个电脑显示屏。

  这个显微镜是干啥用的?现场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它是为这次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特意制造的,它可以让圣物放大80倍后,供公众360度瞻礼。“它叫微观显微镜,上面还有一个旋转平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放大、展示圣物。佛祖舍利启请出来后,将被直接放在这个小型的玻璃罩内,而后,我们通过显微镜扩大80倍后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