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浅析《左传》中梦境的意…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真骨傲霜:浅论苏轼的文…
试论《恒先》的“自生”
“诗无隐志”章与荀学 …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
最新热门    
 
浅论《左传》中的伏笔

时间:2009-8-8 16:53:20  来源:不详

提要:《左传》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著作,其中伏笔的运用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伏笔的运用增强了《左传》的文学性,并且更有利于说明历史,对后世史书的撰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左传》中伏笔的类型、运用特点及其作用、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左传   伏笔   说明历史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1],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著作,多用史实解释《春秋》,记事详明。其原本与《春秋》各自成帙,西晋杜预(字元凯)合《左氏春秋》与《春秋经》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2]。《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3年),涵盖约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将众多纷杂的历史事件叙述得清楚、得当,不仅在史学上价值很高,在文学上也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清代刘熙载说:“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3]在左氏高超的叙述手法中,伏笔的运用,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伏笔是“文章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或事物,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4]《左传》中多处运用了伏笔,共计达二百多处,而且伏笔运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前人对于《左传》中的伏笔,专门研究的很少。
清刘熙载《艺概》:“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亦所谓文眼者也。”[5]王凯符在《古代文章学概论》中认为:此处的“顾”应解释为“照应”,而“注”则解释为“伏笔”。刘熙载仅是从写作角度谈伏笔,并未涉及具体文本。
评点家冯李骅《读〈左〉卮言》里说《左传》有二十八叙法[6],其中的预叙,我以为就是《左传》中伏笔的别称。
还要提到,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说,《左传》“或先经以始后经之事,或后经以终前经之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7]。这虽是主要论述《左传》与《春秋经》的关系,但倘若从广义之伏笔来看,“先经以始后经之事”也隐约含有伏笔的意味。
 

 
《左传》对伏笔的运用,虽都是在人或事之前预著一笔,但具体运用伏笔时却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充分显示了《左传》作者出神入化的文学技巧。
1.以诸侯之间的政治、军事事件为伏笔
① 隐公元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8]故隐公二年:“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② 隐公四年:“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郑人不甘,隐公五年,郑人有了一个复仇机会:“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
③ 文公七年:“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这个迟到招来了文公八年“晋人以扈之盟来讨”。
由上可见,诸侯之间发生的各种小战争,有很多是由相互报复、外交失误导致,其原因繁不胜繁,《左传》采用伏笔,并加以点明,使得“烦而变整”,有利于说明历史。
2.以倒叙为伏笔
① 庄公八年:“初,公孙无知谑于雍廪。”于是庄公九年:“九年春,齐大夫雍廪杀无知。”
② 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果然,僖公六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士蒍多年之前就已经预见到晋国将乱,《左传》用倒叙为伏笔点明晋国局势。
3.以预言为伏笔
① 桓公十七年:“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昭公立,惧其杀己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公子达曰:‘高伯其为戮乎?复恶,已甚矣!’”果如其言,桓公十八年:“秋,齐侯师于首止。子繻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繻而轘高渠弥。”
② 僖公二十一年:“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僖公二十二年:“三月,郑伯如楚。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宋襄公由于欲望太重,招致泓之战的败绩,子鱼准确地预言了宋襄公这一祸事的到来。
4.以神鬼、占卜、异象为伏笔
① 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果然,鬼魂之命灵验了。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② 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曰:‘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盅》,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夫狐《盅》,必其君也。《盅》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晋异象表明有大灾难、秦卜筮战果,都预示晋军将大败。僖公十五年:“三败,及韩。……壬戌,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
5.以琐事、小事为伏笔
① 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华父督对孔父之妻已生歹念,于是,桓公二年:“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
② 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预先交待芮伯居魏,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③ 僖公三年:“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齐侯与蔡姬夫妻间玩笑开大了一些,蔡人让蔡姬改嫁,得罪了齐侯。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两国战端,实始于僖公三年“乘舟”之事。

6.以双方言行为伏笔
刘熙载说:“左氏叙战之将胜者,必先有戒惧之意,如韩原秦穆之言,城濮晋文之言,邲楚庄之言皆是也。不胜者反此。观指睹归,故文贵于所以然处著笔。”[9]刘氏之论述,十分精辟,《左传》中大凡大战未始,将获胜的一方总是言语、行动十分小心,努力合于礼仪,体恤百姓。而要失败的一方却骄横跋扈,不听劝谏,四处作恶。这也是《左传》作为史书,警劝后人之处。
 

 
《左传》对于伏笔的运用,很有特点。首先,运用伏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已总结了六种伏笔的运用方式,相信还有其它一些形式,由于本人学力所限,尚未发现。其次,《左传》运用伏笔大都不着痕迹。若不是细细查看,前后贯连,就不易看出伏笔。由于《左传》是一部史书,它所记载的事件,人们多会从历史角度,即事件本身存在这一角度来接受,大多将事件之间的关系视为平行的,忽略了事件之间的联系;又因为伏笔往往是与将发生的事毫无相关之处,隐蔽性强,是一条历史发展的内线;加之《左传》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使得伏笔的运用不着痕迹,鬼斧神功。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左传》中伏笔的原因吧。再次,《左传》中的伏笔大多是一种先知先觉式的,使人感觉整个历史的发展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和方向。而且伏笔中有很多是鬼神占卜之说,我们不能据此就确定《左传》作者相信鬼神占卜,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了一种宿命论的历史观。至于众多鬼神占卜的出现,我想,一个原因是,古代巫史不分,因而史书中多夹杂有神鬼之事的记载,左丘明在引用古史时难免会引到一些神鬼异事。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后天造成的。左丘明是在占有史实之后,来写《左传》的。冯李骅说《左传》“议论之精,辞令之妙,都经妙手删润,然尚有底本。至叙事全由自己剪裁。”[10]也就是说是记载前人之事,在通晓史实的情况下,加以整理,加之时代的局限,产生一些唯心的观念也情有可原。
 
 

 
伏笔的运用,为《左传》增光添彩。首先,体现在文学性上: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极不易把握。伏笔不仅从结构上使得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而且使文章更隽永,更耐人寻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由于伏笔多是较细小的事件,更细腻地刻画了一些人物形象,如卫州吁、秦穆公、晋文公等,增强了《左传》的文学性。而《左传》就其主要方面看,更大的意义在于历史学方面的价值。伏笔的运用,对《左传》史学上的意义也起了很大作用。《左传》不像《春秋经》那样,单是记录历史,它更要说明历史。运用伏笔,使读者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委,了解历史发展的原因。《御览》六百十引桓谭《新论》曰:“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可见,《左传》在说明历史、传达历史上,成就远高于《春秋经》以及《公羊传》、《穀梁传》。这其中,伏笔的运用功不可没。总而言之,《左传》同时在文学和历史学上具有极高的成就,都和运用伏笔有关。伏笔的运用,将《左传》的文学性与史学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左传》运用伏笔来写史,对后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秦代之前的历史典籍,大都失传,《左传》是幸存下来的几种古本之一,对后来写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史记》作者司马迁读过《左传》[11],并受其影响,在《史记》中也继承了运用伏笔写史的方法。其后的《汉书》、《资治通鉴》等也是如此。《左传》中的伏笔不但在史学上有其深远影响,在文学上也是后世的典范。在写作技巧上,《左传》与小说是相通的,其后许多小说家在技巧上很自然地受它影响。伏笔作为一种写作技巧,自然也会对后世小说产生作用,特别是文言小说。
还要谈到的是,时下流行“戏说”,将很多历史题材弄得少了历史的“味道”,流于媚俗,更有甚者,胡编滥造,歪曲历史,对如何把握娱乐性与历史真实性处理得不好。我想,我们应该多向《左传》学习,它在这方面取得的极大的成功,值得我们研究。对《左传》中伏笔的价值及其在《左传》文学性与史学性两方面的贡献,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深一层研究的兴趣。
 
&nb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