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大众化的风水
民间信仰是节会文化的灵…
传统节日假日化的意义
饮茶文化的发展
韩国:命运多舛的汉字和…
沱茶是马帮文化的产物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
最新热门    
 
戏剧化的散文

时间:2009-8-8 16:53:45  来源:不详
家,他要求一部戏必须在五分钟内把观众紧紧抓住,而对于散文则要求在开篇的三言两语就能抓住读者,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四 玲珑与浑圆:戏剧结构的借鉴
  
  结构,对于任何文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以戏剧文学最为突出。由于戏剧艺术的表演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演出时间)和空间(舞台)内完成的,所以剧作家必须面对实际生活的无限时空与戏剧舞台的有限时空之间的矛盾。一部剧作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就必须严密、紧凑,而且具有力度。从这一角度看,作为文本组织形式的戏剧结构,对于剧作家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有人说戏剧是结构的艺术。戏剧结构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如戏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的合理安排等。
  从传统的集聚型戏剧结构,到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西方的戏剧一直非常讲究结构;我国古代的戏剧家李渔,在他建立的戏剧理论体系中,也明确提出“结构第一”的创作原则。
  余秋雨的散文非常注重安排情节,结构布局。他在叙述散文中的人物命运或历史事件时,通常采用开放的剧幕式结构,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惯用的;而在推演散文中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或道理时,他往往采用舞台调度式的结构,从历史、时代、社会、道德、文化等多元视角进行透视,或在一种开放的发散式的展示中凸显所描绘对象的宽广、丰富的内涵。
  
  (一)剧幕式结构的运用
  余秋雨塑造某个人物,善于捕捉史实上这个人的片段言语,并通过精巧的构思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贯穿成一种类似戏剧剧幕式的结构。这样不仅达到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也能指出属于剧中人难于逃脱的历史悲剧命运。
  以《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中嵇康为例,在余秋雨的精心安排下,通过一幕幕故事的上演,各色人物出场,让读者目睹了嵇康一步步走上了他的死亡之路。
  当序幕拉开时,何晏、张华、潘岳、谢灵运、范晔,这些闪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人物,纷纷被杀。余秋雨一开场就为我们展示出一个波云诡异的乱世形象,一派肃杀之气顿生,为嵇康的命运走向渲染气氛。第一幕,嵇康隐居山林,钟会来访。这一事件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第二幕,与山巨源绝交,与吕巽绝交,引发了嵇康被捕的遭遇,将他的命运推向了悬崖。第三幕,钟会对司马昭耳语密谋,彻底将嵇康推下了死亡的深渊。整个过程,在余秋雨的笔下安排的密不透风,一切仿佛命中注定的一般。最后的尾声,余秋雨安排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读者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惊天动地了。在结构的安排上,《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一气呵成,将嵇康的一生演绎得轰轰烈烈,惊心动魄。
  
  (二)舞台调度式结构的运用
  余秋雨的散文还有一种结构特色,是把焦点聚集在某一景观上,用一种戏剧舞台上的场面调度的方法,进行时空转换,情节推演。他在一个固定的舞台上,按情节的需要变动舞台的背景,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人物和事件汇集在一起,上演一幕幕由他编导的戏剧。
  以《山居笔记·一个王朝的背影》为例,余秋雨把舞台搭在了承德的避暑山庄上,但讲述的并不只是山庄里的故事,而是整个清朝的盛衰,整个中国的兴亡。他以史为线,出场的人物几乎包括了清朝的所有帝王,还有当时的一大批文化名人。通过众多人物的经历和活动,他分析了清王朝由崛起到鼎盛,再由鼎盛到衰亡的原因,以及一大群知识分子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再以《文化苦旅·这里真安静》为例,舞台是新加坡一块日本人的墓地。第一组出现在舞台上的人物是二战时期侵略东南亚的日本“皇军”,曾经的不可一世,气势汹汹,现在死了依然等级森严;第二组登台的是日本经济萧条时期,涌到南洋的日本妓女,她们屈辱的生活,孤苦无依;第三组人物是孤独的文人二叶亭四迷,他身患重疾动身往家赶,途中却客死异乡。残暴的军人、可怜的妓女和寂寞的文人,这三组极不协调的人物出现在一个共同的舞台上,让血腥、媚艳和文化灵魂相互对照,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大课题在这里定格。这种结构安排设计,使得戏剧性、可视性都极为强烈。
  为了将漫长复杂的历史浓缩在有限的散文篇幅当中,余秋雨将历史集中在一个个戏剧场景中来表现。除了避暑山庄,还有《山居笔记·千年庭院》中的岳麓书院,《山居笔记。天涯故事》中的海南岛,《文化苦旅·青云谱随想》中的青云谱、《文化苦旅·风雨天一阁》中的天一阁等;在这一个个风景秀丽的舞台上,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多少悲喜剧。余秋雨移花接木,把戏剧结构的手法融入散文的创作之中,不仅使他的作品结构上保持了严谨统一的风格,而且为其散文超长的篇幅、深邃的思想内容提供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载体。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