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西堤红山销售说辞之大话…
《西游记》中的五行团队…
有多少人读懂易经
初涉职场要读懂“潜龙勿…
开发商应读懂传统建筑风…
《西游记》圣境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
最新热门    
 
读懂西游记

时间:2009-8-8 16:56:10  来源:不详

    两相比较,两代制度各有千秋,正暗合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哲学命题。明代的封国制其实也是血泪的结晶。按礼法,明太祖朱元璋的继承人应是长子,出于治国能力的考虑,太祖曾想传位于诸子中最强悍、当时又镇守北方要地的四子朱棣,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太祖后来似乎也认识到了礼法制度稳定的重要性,同意传位长子(因长子早逝,实际即位者为长孙,帝号建文)。然而仅仅是传位于朱棣这一想法,便已留下祸根。太祖死后,朱棣根本瞧不起侄儿皇位,不久便起兵夺位,征战四年,终于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史书称此为“靖难”,盖为朱棣掩饰也。其实是又一次改朝换代。真个是又一次血流成河,朱棣坐稳江山后,不想让自己的故伎给别人重演,赶忙完善封国制度,把太祖时的有实权的封国改成有名无实的封国,把除太子以外的皇子早早都赶出京城,免生事端,此后明代二百年稳定,帝位传接有序,不能不说得益于这一制度。           可怜朱家子孙,被分封在全国各地,虽说有自己的一小片宫殿,不缺吃穿,但无调不得进京,甚至不得离开封地,大多数就从此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兄弟;不管有无才干,都终身不能从政,养肥终老完事,想来也很可悲,二郎神不就是这样一名皇家至亲吗?


        神仙为什么不吃唐僧肉    

     当年,唐僧师徒从长安出发的时候,西天路上肯定刮过一阵令人惊喜欲狂的传言:唐僧来了!他是如来弟子金禅子转世,已经十世修行,只要吃他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对于女妖精们来说,消息更加振奋——吸其元阳,就能修成太乙真仙。于是大大小小的妖魔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取经平添了许多麻烦。           神仙为什么不吃唐僧肉?——问。神仙有金丹仙桃,吃唐僧肉干嘛!——答。           一问一答,虽然简单,但和吴承恩的思路很合拍。吴承恩就是用这个十分简单的比喻,为我们讲解了中国财富分配的原则。长生不老是《西游记》中所有神与魔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求得的方法不同。财富积累是所有的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求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细细看,天上的神分为几类:玉皇大帝、西王母、太上老君、观音、三星,还有那个镇元子大仙等,是天上世界的主宰者;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哪咤、巨灵神及文武百官是天上的食禄者;各路散仙、十万天兵等是天上的百姓;妖魔则是神仙中的不安分守已者、落草为寇者、败则为贼者。不用说,世上人也分几类:真命天子、皇亲国戚是天下的主宰者;公候将相、大小官吏是人间的食禄者;绿林好汉、地痞恶霸、鸡呜狗盗之辈,则和妖魔相等。     

     所在阶层不同,求得长生不老或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也有不同。太上老君有金丹、西王母有仙桃、三星有交梨火枣、镇元子有人参果子,这些又随时可供玉帝享用——就像人间的帝王拥有天下,何处何物不为我所有?至少享用赋税是天经地义的;天上的食禄者,虽然自己没有仙桃、金丹,但在效劳的过程中,也有机会参加“仙桃会”、“御酒会”、“金丹会”等活动。所以长生不老也是不成问题的——就像人间的官吏也会从社会财富中分得一份。有自己的一份俸禄一样;天上和各路散仙,为了长生不老,则要自己修炼、打坐、练气,等等不一,各炼所宜,总要勤勉——就像人间的百姓须自己劳作一样,至于魔,天上和人间的一样,都是想取不义之财者。是像平顶山银角大王所说:“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寿长生,我们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去了。”     

     岂不知,唐僧肉哪有那么好吃——禁不起诱惑,贪得不义之财,就已堕入魔道;堕入魔道者岂会有好结果!所以神仙不吃唐僧肉。     

     这就是社会和秩序。


        唐僧头上为什么没有“紧箍儿”  

        如果没有“紧箍儿”的约束,把孙悟空这样的徒弟,放在唐僧这样的师父身边,的确让人有点不放心:一个神通广大,一个无力缚鸡;一个刁钻凶顽,一个绵弱偏执;一个徒弟当得实在有点勉强,一个师父来得也太容易……所以观音菩萨在孙悟还没有闹出大乱子之前,在他头上加了个紧箍儿,这在情理上说得通。从此以后,孙悟空算是捣不成蛋了。     

     但唐僧怎么念“紧箍咒”却又让人不放心。从他后来使用这法宝的情况看,还是错的多,孙悟空着实冤了几回——唐僧让人讨厌,也正在于此。斩妖除魔本是孙悟空所长,但唐僧肉眼凡胎却偏要瞎掺乎,惹出多少麻烦。然而,麻烦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如果——我们假设——唐僧哪天改变了主意,说不去西天了,让孙悟空为他抢一个民女,霸一处寺院、占一份国土,由于这紧箍咒的威力,孙悟空不也要乖乖的去吗?这里虽然是假设,但应当承认可能却是存在的。  

        唐僧头上为什么没有紧箍儿约束他的权利?就因为唐僧是观音信任的好人?           吴承恩在这里已经触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弊病:权力的缺乏制约和人治因素。

           首先,使用权力的规则不明确。古代的中国,皇上朝廷对下的权力是无限的、绝对的,就像拥有紧箍一样,想要治治那些不听话的小人物,真是太容易了。非得使你“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睛发麻”;而使用权力的规则是什么?仅“随心所欲”而已。一切忠言逆耳、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情况的发生,都不意外;甚至滥用权力,为非作歹,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就像唐僧使用紧箍咒一样,就在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屡有官员因上疏劝告嘉靖帝不要听信道士之言——话,都是忠言;人,也是尽职——却被下狱拷打至死或当廷杖死,这不是很好的注脚吗?    

      其次,对权力的制约不健全。观音把紧箍咒给唐僧,但并没有交待哪些事不可以让悟空去做,显然观音信任唐僧的道德水准,省略了一个环节,中国古代的权力体系中,恰恰也是如此。对官员的道德教育,即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好官,从来都没有忘记,孔孟学说中都是这方面的内容。但如何制约官员用权力,却从来没有好好研究,以至官员的道德一旦发生变化,做起坏事来毫无拘束,就像唐僧,假如某一天不想取经了而想做一些坏事,就凭“紧箍咒”指使孙悟空,有什么做不到?而要想做个好官,就得像唐僧一样,凭自己的真修养功夫,经受住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也真是不容易。


        为何昏君身旁多恶道   

      唐僧师徒除了穷山恶水以外,还经过了九个人间国度,不过这些人间国度并不美妙,大多“文也不贤,武也不良”,颠颠倒倒,奇奇怪怪,国君总有点昏。而且昏君身边总有道士——恶道士,如比丘国的道士国丈、车迟国的道士国师、乌鸡国的道士假王,再加上妖精中的道士,如黑风山的狼精道士凌虚子、盘丝洞蜘蛛精的蝎子道兄等,让人觉得吴承恩很有点和道士过不去。     

     其实并不。吴承恩的思想比较复杂。但其学术仍宗于儒学,仅旁鹜其他而已;虽然《西游记》是佛教题材,但鲁迅当年就说过,吴承恩于佛学了解并不多,正经计较起来错处百出,后人于此论也无异议。而从吴承恩的诗文中看,他对道教却所知不少,常常引用道教典故,得心应手,甚至说得上有所偏爱,在《西游记》中他也借题发挥,劝告那些国王“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这是明朝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典型的社会思潮。即使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老友镇元子大师,也都是道士。    

       那他对道士的仇恨和不屑来自何处?请注意一个事实,《西游记》中的道士实际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太坏的全真道,极少。孙悟空外出探听情况化妆的是全真道(四十四回):乌鸡国那个狮子精,化妆的也是全真道,虽然他把国王推入井下泡了三年,但他是奉命行事,且让乌鸡国“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未行恶。全真道是道教的一大派,始于元代,讲究内修,与佛教相近。另一类就是昏君身旁的坏道士如车迟国的三大仙、比丘国的老国丈,都会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也就是道教中以法术标榜的另一派——天师道。可以看出,吴承恩讨厌的实际是天师道。    

      明代嘉靖,也就是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正是天师道最得势、最得意的时期。明代嘉靖前各期,大多以礼佛为主,而嘉靖朝风气一改,变为毁佛崇道。嘉靖初,天师道的道士邵元节应召入京,因祈雪成功而受到宠信,封二品,赐真人号;十五年,又因皇子出生,被认为是邵元节的功劳,加封一品。十八年,邵元节死,嘉靖改而宠信另一个天师道道士陶仲文,并准备让四岁的儿子“监国”,自己退居后宫专门体验陶仲文的房中术合金丹。据《明史纪事本末》和《万历野获篇》记载,嘉靖对陶仲文的宠信已到了“见则与上同坐绣礅,君臣相迎送,必于门庭握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