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上博簡《仲弓》「害近 …
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
最新热门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

时间:2009-8-8 16:58:06  来源:不详
並指出:「揆諸簡文,『敦行不倦,持善不厭』當為從政者勤政愛民所恪守不渝者。『唯世不□』宜與『敦行不倦,持善不厭』攸關,故其後得復強調云『必或知之』也。」按,「唯世不□」的「唯」當讀為「雖」。缺釋的字左旁從人,右旁上從臼、下從戠,應當就是「識」的異構。臼,古音職部;戠,幽部,[16]可能是音近疊加聲符。簡文讀作「雖世不識」,意思是說,君子敦行不倦,持善不厭,一般人雖不知道,但必定有人瞭解他。或訓「有」,先秦古書習見。

7簡十五:「毋□、毋號、毋賊、毋貪」

    【札記】:簡文「四毋」出自《論語》,與這批材料的性質及其在先秦學術史的定位有關,茲事體大。這裡暫且討論兩個疑難字。首先說「毋□」。整理者「讀同弆」,引《廣韻》及慧琳《一切經音義》:「弆,藏也」為證,又引郭店《性自命出》簡六四:「怒欲盈而毋□」,讀作「怒欲盈而毋弆」,以為即《孟子‧萬章上》的「不藏怒焉,不宿怨焉」。按,此字釋「弆」,與下文「不修不武,謂之必成則弆」完全不相應,應當釋「暴」。《性自命出》簡六四:「怒欲盈而毋暴」,意思是說:怒氣可以盈滿周身,但不可輕易表露發洩,這是君子應有的修養工夫。[17]不過這裡的「暴」字不是表露發洩的意思,詳下。其次說「毋號」,整理者指出,此字「楚簡中多讀為『號』及『呼』,或用作語辭『乎』」,故簡文「或可讀作『毋號』」。按,整理者謹慎存疑,十分可取。但此字左旁從示,右旁作虎下口形,此形其實就是《說文》「虐」字的古文,[18]可以直接釋「虐」。「毋虐」與毋暴、毋賊、毋貪等「四毋」出自《論語‧堯曰》。為了方便討論,這裡不避煩瑣,抄錄原文於下。《論語‧堯曰》:「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19]簡文的「毋暴、毋虐、毋賊、毋貪」,既然出自《論語》的「屏四惡」,則上文簡五論「從政」,與《論語》「何如斯可以從政」應當頗有關係。至於簡文的「敦五德」,也很可能是《論語》「尊五美」的另外一種傳本或闡述了。換言之,《論語‧堯曰》「子張問從政」章可能是《從政》甲、乙篇的藍本,《從政》可能是由《論語‧堯曰》這一章展開的。類似的現象也見於郭店《忠信之道》,《忠信之道》是對《論語‧衛靈公》記孔子答子張問行:「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的闡述。[20]值得注意的是,《忠信之道》全篇理路清晰,首尾呼應,結構比較完整;《從政》則分為若干小節,自成起訖,分別冠以「聞之曰」,這是先秦時代記言的套語。我們不妨假設,《從政》是儒家學者傳習《論語》或《論語》原始材料的紀錄,「聞之曰」是弟子的口吻,說話者是老師。不過,先秦時代往往也用「吾聞之」、「聞之曰」開端以發抒己見,這是為了表示謙遜或推本。那麼,「聞之曰」也可能是老師的口吻,內容是其個人的見解或轉述他人的言論。總之,《從政》甲、乙篇可能與《論語》有關,其內容可能是「七十子之徒」或其後學闡述《論語》或相關材料的紀錄。我們注意,這次同書公布的還有《昔者君老》一篇,雖然只存四枚竹簡,一五八字,但內容十分重要,主要說明太子在國君臨終前後所應遵行的禮儀,很可能是《論語‧憲問》子張問孔子「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一章的解說。[21]《昔者君老》分為若干小節,記言的形式與《從政》相同,但冠以「君子曰」。按,《荀子‧非十二子》曾經批評子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才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22]這段話說得很清楚,子思當年代表儒門正宗,標榜孔氏家學,引述孔子的言論,號稱「先君子之言」。簡文「君子曰」與子思所稱,究竟是單純的巧合,抑或具體反映了這批竹簡的學術淵源與傳承,值得深入探討。最後,上述郭店《忠信之道》與這次同書公布的《從政》、《昔者君老》,凡涉及《論語》或其相關材料的,似乎都與子張有關。眾所周知,《荀子‧非十二子》批評當時的儒家,除了前述子思、孟軻之外,還有「子張氏之賤儒」、「子夏氏之賤儒」、「子游氏之賤儒」三派。郭店與上博兩批楚簡,與《論語》相關的論述集中於子張一人,說明「子張」一派曾經流傳於楚國。這是研究先秦學術史的第一手材料,可謂彌足珍貴。

    8簡十五:「不修不武,謂之必成則□,不教而殺則號,命亡時,事必有基則賊,為利枉」

    【札記】:簡文是對於「四毋」的進一步解釋。先說「不修不武,謂之必成則□」。整理者以「不修」為不修德、不修身,又說:「政德不修,弊端亦生」;至於「不武」,則「不逞武勇之謂也」。按,「四毋」既然與《論語》「屏四惡」有關,可以互相參照。《論語》:「不戒視成謂之暴。」何晏《集解》引馬融說:「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可見所謂「視成」,就是要求成效;而所謂「宿戒」,據《儀禮‧公食大夫》鄭《注》,就是「前期三日之戒」。[23]戒,警也,告也,語也;就是事前知會。《儀禮》鄭《注》常見,不煩舉例。至於「暴」,據《說文》:「暴,疾有所趣也。」[24]《廣雅‧釋詁》:「突、暴、暫,猝也。」[25]即突然、猝急。簡文的意思是說,君子有所舉動,應當事先傳令通知,不可突如其來,教人措手不及,否則就是舉止鹵莽不得體。《新序‧雜事二》:「緩令急誅,暴也。」[26]所說相同。對照《論語》,簡文「不武」毫無疑問是「不戒」的形訛。至於「不修」,就是不治、不管,並無深意。其次,「不教而殺則號」應當讀作「不教而殺則虐」。上文已經引述《論語》為證,這裡不再辭費。其次,「命亡時,事必有基則賊」,整理者考釋「時」、「基」二字,但「全句文意待考」。按,「命亡時」指隨時任意發號施令。命,依照上古漢語的習慣,不妨讀為「令」。[27]亡時,即「無時」,指沒有定時,不依規矩。如《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28]意思是說,兒童倦了就睡,餓了就吃,隨心所欲,可以不遵循成年人作息的規矩。「事必有基」的「基」,簡文從羽下丌,整理者讀為「基」。按,此字從羽,丌聲,應當讀為「期」,指限期完成。簡文「命亡時,事必有基則賊」,意思是說,隨時任意發號施令,要求如期完成,就是賊害屬下。《論語》作「慢令致期謂之賊。」何晏《集解》:「慢,怠惰也,謂號令不時。致期,刻期告成也。」至於「屏四惡」的最後一惡,竹簡下端殘存「為利枉」三字,這裡參考《論語》稍作討論。首先,《論語》:「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何晏《集解》:「人君貪,其行為如有司之吝也。」邢昺《疏》:「財物俱當與人,而人君吝嗇於出納而難惜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何晏說得很清楚,所謂「有司」,是一種譬喻的說法,其實就是貪吝。簡文第四惡作「貪」,較《論語》「有司」的說法直截了當,句法也比較整齊。其次,據簡十五:「毋暴、毋虐、毋賊、毋貪」以及簡十六的句法,下端殘缺處不妨補作「為利枉道謂之貪」,意思是說,為了財利而扭曲正道,就是貪婪。當然,若作「枉法」也未嘗不可。不過「枉道」一詞見《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29]似乎要妥當些。

    9簡十七:「人則啟道之,後人則奉相之,是以君子難得而易使也。其使人器之。小人先之,則□敔之」

    【札記】:整理者在「人」上補「前」字,以「前人」與下句「後人」對文。按,整理者誤解簡文。對照下文「小人」云云,此處應當補「君子先」三字,讀作「君子先人則啟道之,後人則奉相之。」意思是說,君子如果領先於他人,就在前面引導;如果落後,就在旁邊協助;所以「君子難得而易使」。下文「其使人器之」,應當讀作「其使人,器之。」意指君子領導人民,能夠做到因材器使。下文「小人先之」,應當讀作「先人」。簡文二字寫成合文形式,可以讀「之」字重出,也可以重出「人」字。此處讀作「先人」為妥,解說已見前。最後,「則□敔之」,整理者闕疑。按,□字從弁聲,古音並紐元部,與幫紐元部的「絆」可以通假。絆,縶也,見《詩‧小雅‧白駒》毛《傳》。[30]「敔」,禁也,見《廣雅‧釋詁》。[31]簡文是說,小人如果領先,就阻礙他人前進,用繩索把人繫絆、套牢。竹簡下端殘缺,據文意與句法,可以補「後之」二字,則與簡十八可以連讀。

10簡十八:「則□毀之,是以小人易得而難使也。其使人必求備焉。」

【札記】:闕疑的字應當釋「暴」,已見上文。「暴毀」,就是急毀,簡文的意思是,小人如果落於人後,就急切的毀謗他人。這是說明小人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11簡十九:「行險致命,□滄毋□,從事而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