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析梁启超故居风水
梁启超春秋战国史编纂的…
梁启超对晚清文学革命的…
谈梁启超文学研究中的情…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最新热门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时间:2009-8-8 16:59:15  来源:不详
明不见于今存典籍者亦不见于《汉志》所载其他书中?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失传的先秦简册,往往以怯对于旧传之疑,足证滥用‘默证’是不足取的。”[75]如果说梁先生在论从传授统绪上辨别伪书的方法时多用“默证”,那么,他在论从文义内容上辨伪的方法时则多用“丐辞”,以不实的前提作为标准来衡量古书。这种不科学的论证往往强词夺理,以不伪为伪,以不假为假。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学人们的重视。

综上所述,梁启超关于辨别古书真伪的方法基本上是错误的,至少可以说是有严重问题的。简单地袭用梁氏的方法去判定古书的真伪及其年代,往往容易造成冤假错案。笔者指出这一问题,并不是说我们比梁先生更伟大,而只是说我们生逢其时,能够看到许多梁先生所未能看到的新材料、能够想到一些梁先生未能来得及思考的问题而已。自忖才薄识浅,不当之处,敬祈各方家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饮冰室合集》12卷,专集104,北京:中华书局,1932年。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 李学勤,《对古书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李零,《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香港《九州学刊》3卷1期,1988年12月。

6、 严灵峰,《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 张心澂,《伪书通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















--------------------------------------------------------------------------------

[1]《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38页。

[2] 张心澂,《伪书通考》,第31—33页。

[3] 谢书第16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张书第190、191页,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吴书第200—202页,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王书第144—146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

[4] 该书为作者30年代在北京各大学讲授校读古籍时所写的讲义,有1940年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 梁启超1924年4月23日《致葡公书》,见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101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6] 张心澂《伪书通考·总论》认为此书系“梁氏在清华大学讲演”,恐误。

[7]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0页。

[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0页。

[9] 《古书通例》第4—5页。

[10] 见《石鼓文年代考辨》,载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4卷,1997。

[1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0页。

[12] 第908页,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13] 《古书通例》第8—9页。

[14] 转引自武内义雄《孙子十二篇之作者》,载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中册第377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

[15] 见《先秦诸子系年》第246、247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古籍丛考》十三《孙子十三篇作于孙膑考》,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

[16]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

[17] 如余明光就著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1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1页。

[19] 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简介》,《文物》1983年第2期。

[20] 《阜阳汉简〈楚辞〉》,《中国韵文学刊》总第1期,第78页。

[21] 定县汉墓竹简整理组《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文物》1981年第8期。

[22] 《八角廊汉简儒书小议》,《简帛佚籍与学术史》第409页,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23] 《古书通例》第93、94页。

[24] 前揭唐文。

[25] 《〈鶡冠子〉)与两种帛书》,《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26] 《黄老之学通论》第157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27] 《啬夫初探》,《云梦秦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8] 转引自《黄老之学通论》第95页。

[29] 转引自《黄老之学通论》第95页。

[30] 前揭唐文。

[31] 《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

[32]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1页。

[33] 《古书通例》第19、25页。

[34] 《古书通例》第20页。

[35]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1页。

[36] 转引自张心澂《伪书通考》第813页。

[37]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3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39]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40] 《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

[4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2] 详参余嘉锡《古书通例》卷四“古书不必手著”段。

[43] 参拙著《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

[44] 司马光《孝经指解》。

[45] 《后汉书集解》第112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46]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7] 郑良树,《商鞅及其学派》第139—14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4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9] 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92年第9期。

[50]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7页。

[5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7—49页。

[52] 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李学勤集》第378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53]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8页。

[54] 《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第106、107页。

[55]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页。

[56] 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第6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57] 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第6页。

[5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52页。

[59] 详见拙著《〈尚书〉始称新证》,《文献》1996年第4期。

[60] 《广雅疏证》卷四上,《高邮王氏四种》本,第109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6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52页。

[62] 《柳河东集》,第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63] 《对古书的反思》,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价》。

[64]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3页。

[65]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第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6] 详见拙著《试论孔子易学观的转变》,《孔子研究》1995年第4期。

[67]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5页。

[6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5页。

[69] 许抗生,《列子考辨》,《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70] 许抗生,《列子考辨》。

[71] 季羡林,《列子与佛典》,《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7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90页。

[73] 李零,《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

[74] 张荫麟,《评近人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学衡》第40期,1925年4月;胡适,《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古史辨》第6册。

[75] 《张荫麟文集·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