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雨水声音占卜喜歡旳感情…
声音占卜种种
传承:拯救濒危声音遗产…
最新热门    
 
摹写声音之至文自成一家始逼真——《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之比较

时间:2010-2-11 12:05:29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韩愈  白居易  李贺  摹写声音之文  自成一家
   【论文摘要】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我国古代描绘音乐的三朵奇葩。三首诗既有音乐本身描写,又有音乐效果之描写,有的两者得兼。三诗虽是同写音乐之文,却各有千秋,诗国乐声别具一格,诗作状乐各具特色。本文在艺术构思、创作方法、意境创造、形象描绘、语言风格上揭示了这三首诗之不同处,并分析了“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奥妙。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我国古代描绘音乐的奇葩。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这三首诗作了比较,认为它们“皆摹写声音至文”。可是又有很大不同:“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换言之,也就是论气势,当推昌黎;论情态,应属乐天;论神奇,自是长吉。方氏虽然谈的只是三首诗,实际上却道出了三人的个性特征。韩愈诗以奇崛险怪为特色,李贺诗以神奇瑰诡,耀人心目为特点,白居易诗以通俗平易见称。足以使他们“惊迈时辈”,特立于中唐诗坛。
  (一)
  音乐,是无声的形象,听之有声,视之无形,如何表现这无形的形象呢?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在这美妙的王国里,充满着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正因为音乐具有这样大的艺术力量和美感作用,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珍存起来。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录音设备把音乐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随时可以把它再现出来。古代,虽然缺少录音技术,但前人运用文字,同样可以把它生动地记录在自己的诗文里,日后打开书卷,乐声就如同在耳边回响。因此,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就会觉得好像听到了千年古乐的现场实况,观赏到了古代音苑的美丽风光,从而分享到了当年听众的无穷乐趣。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和音乐虽是紧密相连的,但从文学描写上说,物象有形象,容易描写;但音乐作为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发于器,入于耳,来无影,去无踪,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其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捕捉。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可以说我国古典诗歌是很善于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音乐的。大致有三种主要表现方式:其一是以声喻乐,即以自然界的声响来比喻音乐;其二是以形喻乐,即以视觉形象比喻音乐的形象;其三是以典喻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这三位大诗人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他们以生花的妙笔,将感受的声音化为鲜明的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从形象中再反味其音声。写得是那样灵活,那样自如,使人读着他们的诗,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一般。
  这三首描写音乐的诗篇不仅生动而奇特地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本身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它们是诗的音乐,音乐的诗,也是用诗的语言描绘出音乐的图画,用音乐的形象构成了诗的意境。如果说,缺乏诗意的音乐是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