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雨水声音占卜喜歡旳感情…
声音占卜种种
传承:拯救濒危声音遗产…
最新热门    
 
摹写声音之至文自成一家始逼真——《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之比较

时间:2010-2-11 12:05:29  来源:不详
白无力的,那么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然而,这三位大诗人不仅深谙音乐的奥妙,而且熟知诗歌音乐美的创作要诀。因此,他们在摹写音乐的时候,也十分准确地使诗歌具有音乐美,并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结合得十分紧密。音乐使我们心中幻现出自然的形象,因而丰富了音乐感受的内容。画家诗人却由于在自然现象里意识到音乐境界而使自然形象增加了深度。擅长拉小提琴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他从音乐中“看到了一个秩序,和谐和法则的世界”,这也便是他们能写出内容如此深刻而声韵又如此铿锵的诗篇的一个原因。
  三首诗都是以音乐为题材,都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演奏的过程,将无比生动的音乐形象、变化多端的音乐情节,极其细致地描摹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摹过程中不仅注重正面烘托,还注重侧面烘托。当然,三首诗也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韩愈似乎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平分秋色;白居易则从正面做充分的细致的刻画,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而李贺却从对面落笔,着力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通过外界天气和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之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展现以乐声与天籁共鸣为景,以演奏者与听众的交流为情的意境。
  (二)
  综合分析,具体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三首诗在艺术构思、创作方法、意境创造、形象描绘、语言风格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自成一家始逼真”(宋黄山谷语)。每一篇都写出了音乐难以言传的美妙。这三篇描写乐音的名作究竟“妙”在何处呢?
  一、在艺术构思上:《听颖师弹琴》既有有关音乐本身的描写,也有相关音乐效果的描写。《琵琶行》则侧重于对音乐本身的描写,《李凭箜篌引》则侧重于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听颖师弹琴》构思深闳,匠心独运,不拘笔墨。诗中开篇不交代颖师弹琴的时间、地点等相关情境,紧扣题目中的“听”字,破笔直入,正面描写音乐的幻化,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力。他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第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音乐形象,把诉诸于人的听觉的音乐化为诉诸人的视觉的事物,变抽象为形象,不仅写出了音乐境界的瑰丽多姿,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还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这不仅突出了音乐巨大的感人力量,还带来了极大的美的享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因此全篇以“绘声绘情”为主旋律。
    《琵琶行》的构思新颖,就全诗而言,依次写江边闻琵琶、江心听琵琶、听诉身世苦、共鸣感慨多,结构严谨;诗人的迁谪之感是通过惋叹—个歌女的身世表现的,歌女的身世又是先通过琵琶的弹奏表现出来,千回百折,曲折中又有曲折。正因为如此构思,于是由送客引出琵琶声,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由琵琶女引出琵琶的弹奏与弹者的身世,再由琵琶女的沦落引到自身的贬谪,所以能展开丰富的情节和画面,把抒怀高度形象化了。就音乐描写而言,先写琵琶女调弦动作,然后分两个段落写她的演奏内容,最后写乐曲收束,层次分明。琵琶女的身世以琵琶的曲调烘托,作者的遭遇又以琵琶女的身世烘托,琵琶的声调,歌女的今昔,作者的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