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孔子彩票”批评一箩筐…
孔子“销售”彩票,何错…
孔子“卖”彩票,创意够…
谁说春晚小品“不敢大胆…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要打架…
浅论孟子“仁政”的古今…
老子和孔子别样风情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
当当网不愿“被规则” …
黄炎培的一生:毛主席说…
最新热门    
 
老子“不言之教”管窥——兼与儒家“六艺”之教的比较

时间:2010-2-12 10:51:42  来源:不详
是一种解释。前一种是目的,后一种偏重于手段内容,并不矛盾。
  老子对此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占卦、卜筮以预测吉凶祸福这一类“术数”之教属于“有”的范畴,而非“不言之教”的“无”。执着于“术数”,便是脱离了“无为”之境界,故曰:“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从大道演化的角度看,祸福、吉凶乃至生死,都是其本来生命之“外道”(而不是其自身),从老子“人性论”来看,人的自然本性与大道齐同,人的本来生命是超越生死、吉凶、祸福的(或者说这些不过是大道自我意识的必然阶段)。因此,关键是看“态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五十八章》)如果人的精神只执着于无常的善恶是非祸福,不知返照大道本来的生命而执着于“有”,岂不是割裂了大道,同时也割裂了人类的素朴本性吗?
  综上所述,老子提出“不言之教”实为其“无为而无不为”之境界在观照当时濒临崩溃的西周礼乐社会时发出的教育感慨(开首一章提出“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第二章就提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深刻指出了由上古巫师集团长期祭祀教民而形成的礼教文明内在的危机及其根源——由祭祀教民导致的素朴人性的异化,进而导致了社会乃至整个文明的异化与危机(所以有学者嬉称老子思想是老子时代的后现代),并提供了“行不言之教”、“复归于朴”等化解方案。我以为,“不言之教”不仅是老子时代的“后现代”,而且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守夜人”——人类要时刻警惕为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所异化,时刻警惕自己的“素朴之性”亡失于自己的文明当中。比如,冯友兰先生对《八十章》的理解就颇为独特:“《老子》第八十章描绘了它的理想社会的情况……这好象是一个很原始的社会,其实也不尽然……‘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可见,在这种社会中,并不是没有舟舆,不过是没有地方用它……并不是没有文字,不过是用不着文字,所以又回复到结绳了……这并不是一个原始的社会,用《老子》的表达方式,应该说是知其文明,守其素朴……《老子》所要求的就是这种精神境界。”[12]


  那么,“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君,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不能简单理解为“恢复到原始社会”,而是突出了人性素朴的崇高内在价值。

  [1]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 《南怀瑾选集——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 《南华经》,周苏平 译注,三秦出版社 1995年版
  [5] 《国语·楚语下》
  [6] “中国古代的巫”,童恩正,《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五期
  [7] 《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卷),第9页,张瑞燔主编
  [8] 《顾准——民主与终极目的》,第315页,罗银胜 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9]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第36页,徐仲林 谭佛佑 主编
  10 同6
  [11] 《礼记·表记》
  [12]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