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蚊”头小楷手抄《论语…
从《孔子》看国学缺失:…
傅佩荣:“克己复礼”是…
黑格尔最看不上《论语》…
《论语》:日本年轻人的…
从《阿凡达》看民意的表…
从《阿凡达》票价看群众…
古人“雷语”:半部《论…
风水原理从《易经》演变…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最新热门    
 
谈从《论语》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

时间:2010-3-27 11:44:25  来源:不详
  
  经济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籍中,“经济”有“经邦济世”的含义。例如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孟轲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从统治者施仁政的角度,指出百姓需要“有恒产”,认为“无恒产则无恒心”。这里所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根基稳定。 
  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在《论语》中也有不少有关经济政策合理实施的建议: 
   
  1 注重节俭 
  在《学而(第一)》、《八佾(第三)》、《述而(第七)》和《卫灵公(第十五)》中,孔子分别提出“贫而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礼,与其奢也,宁检”,“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些都提倡君子应该安贫乐道,崇尚节俭,反对奢靡。 
  节俭是东方国家的传统美德,2008年暴发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为什么中国相比欧美国家损失要小?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欧美国家那种超前消费的观念。中国接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令西方国家垂涎,这都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辛辛苦苦攒积下来的。 
  当然,在经济领域储蓄是为了以后的消费,对于国家的发展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还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因此我们不提倡一味储蓄不消费,而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投资,减少铺张浪费,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2 还富于民 
  以上我们提到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什么是“该用的地方”呢?其实只要我们多留意近两年媒体上越来越多提及的“民生”二字便可明了。 
  在《颜渊第十二》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尤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本段话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遭了饥荒,国家经费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为什么不实行彻法,让百姓只交十分之一的田税呢?”鲁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的税,国家都还不够用,怎么能减呢?”有若答:“如果百姓够用,您怎么会不够用呢?如果百姓不够用,您怎么会够呢?”这种百姓富足国家就富足的思想,就是典型的福利经济学中藏富于民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很大的经济成就。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便是其一。但我们从未认为自己已具备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格,因为中国是个典型“国富民穷”的国家,城乡差距较大也是中国不能和谐发展的重大原因。 
  在《论语·季氏(第十六)》中提到了关于公平的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均”相比“贫困”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重视效率问题而忽视公平问题的中国很有教育意义。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不再属于贫困阶段,那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就应该考虑让大部分人富起来,这就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的扶持,以及二次分配功能充分发挥。 
  可喜的是在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从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免除农业税和农村学生学杂费到医疗改革、调整房地产市场等,都深得民心。在此全球经济困难之际,着眼于百姓、改善百姓生活才能稳定发展,万众一心度过难关。 
  三、对中华传统的维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