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聊斋志异》的重情…
浅谈孟子和荀子人胜论酌…
浅谈《婚姻法》汉英文本…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
浅谈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广…
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
浅谈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
浅谈上海世博会中的海洋…
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最新热门    
 
浅谈《毛诗正义》的性情思想探析

时间:2010-4-18 11:30:40  来源:不详
  《正义》认为教化可以使人由恶趋善,但并非所有人可以教化:“人性不同,有可教以否。”而即使可教化的“中民”,也由于分“七等”而受教情况不一。《周南召南谱》正义日:“六州之民,志性不等,或得圣人之化,或得贤人之化,由受教有精粗,故歌咏有等级。”这显然是在他的性分九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
  2.论诗乐与教化
  《正义》又说教化最有效的手段是诗与乐。《正义》认为《诗》可以调和人之情性,其释《大雅·蟊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云:“我吉甫作是工师之诵,其调和人之情性,如清微之风化养万物,使之日有长益也。”与“诗”同样有移人性情作用的是“乐”:“《孝经》言乐能移风俗者,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其功也。……有乐而无诗,何能移风易俗?斯不然矣。”《礼记·经解》正义论述“六经”的不同教化作用说:“《诗》有好恶之情,礼有政治之体,乐有谐和性情,皆能与民至极,民同上情”,而“《书》、《易》、《春秋》,非是恩情相感”,是从经书通过改移性情来实现教化的角度来论述了《诗》与乐的特殊作用。
    自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的释文以来,关于先秦性情思想的研究在哲学界再次掀起热潮,方兴未艾。但从性情思想史的研究来看,初唐时期较少有人论及。学者多以为初唐为哲学贫乏时期,故无足论者。我们通过对《毛诗正义》中的性情思想的讨论,有助于对唐初哲学思想的全面认知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