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黄小配近事小说的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
浅谈石油大学图书馆学科…
浅谈初唐儒者的“诗人救…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
浅谈人文精神与建设有中…
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饮…
浅谈卡斯特罗《漂泊者》…
浅谈影片《叶问》蕴含的…
浅谈对于北京市开展旧城…
最新热门    
 
浅谈边塞诗在晚唐的余韵与沉响

时间:2010-5-26 11:22:20  来源:不详
重程度……。晚唐前期,统治者还能倾全力对付内乱,如文宗谋诛宦官的“甘露之变”、武宗时期武力征讨昭义镇等,但后期却完全失去了反抗的力量,整个时局任凭宦官、军阀为所欲为,呈现出一派王朝末分崩离析、摇摇欲坠的景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士子再难焕发从军塞外、建功立业的豪情,正如苏雪林《唐诗概论》里说的:“边塞诗是唐民族势力向外发展的结果”,随着晚唐王朝对外征伐的无力,边塞诗也就失去了赖以产生的现实土壤。正因为如此,才使晚唐边塞诗显得零散而不成规模,一些比较集中之作均产生于宣宗大中年间和懿宗成通年间国势尚未完全糜烂之时。唐末光化年间的曹松凭他的边游经历写过一些边塞诗,如《塞上行》、《塞上》、《边上送友人归宁》、《己亥岁》等,虽成就较高,但毕竟难与盛唐高岑、中唐李益相比肩,只能成为绝唱而为唐代边塞诗作最后的加冕。再次,晚唐边塞诗的衰落也是由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造成的。由于王朝日渐土崩瓦解,唐代士人心中的希望之火逐渐泯灭,整个诗坛的主流风尚由盛唐时期的抒情志、中唐时期的感事写意,回落到晚唐时期的体物缘情,着力追求形式的柔美纤丽和格调的婉媚怪诞。温李之风盛行,一改盛、中唐风骨兴寄、昂扬壮大的传统。“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温庭筠“五、七言古,声调婉媚,尽入诗余”;贾岛受到推祟,李洞呼之为仙,孙晟画像朝拜……整个诗坛几乎没有给忧国忧民的边塞诗留下任何空间,这就使它只能在爱情、怀古、咏史、咏物等题材的夹缝中作为盛、中唐的余音而存在,在崇尚朦胧软媚、艰涩怪诞的审美氛围中日渐隐去它最后的余晖。另外,边塞诗在盛、中唐无论是题材主题、风格特点还是艺术技巧都已发挥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使晚唐诗人再难超越,这也是晚唐边塞诗衰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之,正如陈伯海先生所说:“到晚唐理想破灭,主客观彻底分离,主观才真正忽视客观,转向自我封闭”国,在这种时代精神和封闭心态下,边塞诗在晚唐衰落和沉寂实在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
  总之,如果我们把边塞诗在盛唐比作中天丽日,在中唐比为午后斜阳,那在晚唐它就是一抹绚丽的余晖。它给唐代边塞诗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同时也为后代文学埋下了种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