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谢眺诗歌的力量之美
试论司空图诗歌理论的核…
试论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
试论英雄情结对曹操诗歌…
试论蒙古族图形文化研究…
试论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
试论韦庄《秦妇吟》的诗…
试论诗史互证与审美为本
试论“被看”的女人—《…
试论男权文化语境中的隐…
最新热门    
 
试论通感手法在李贺诗歌中的表现艺术

时间:2010-7-11 10:59:30  来源:不详
了理解李贺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扣结,揭示了李贺诗歌艺术形象组成的独特表现。客观上,通感手法的大量运用,也是李贺诗歌“怪诞虚幻”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动因。

  李贺特别善于捕捉瞬息之间的艺术感受,运用通感的手法表现他对美的发现和理解。
    首先,用视觉感受表现听觉感受。这类诗句在李贺诗中非常突出。“歌声春草露”〔《恼公》),用春草上滚滚露珠的圆润之美来表现歌声之美,非常新奇、贴切。“军吹压芦烟”〔《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遥远的军乐像有形的物体笼罩着茫茫原野,更增加了诗歌的悲哀气氛。而《李凭茎模引》把诉之于听觉的音乐声响,转化为鲜明可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露泣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诗人描绘李凭弹茎模的技艺之妙,竟使天上行云也驻足倾听,水也为之不流。而签懊的声音之美,清脆如昆山玉碎,僚亮如风鸣九天,凄切如荷花泣露,喜。悦如香兰含笑,激越如天石破裂,引起秋雨大作。从诗句的表象看,碎、叫、泣、笑似乎是以听感形容听感而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玉碎、风叫、蓉泣、兰笑”是不可能真正听到的。用它们来比喻签模的乐声之美,并不得之于它们发出的声音,而是这些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视感特征给人们的美感。诗人正是从这些事物的美感展开想象,幻想出这些美的事物必有美的声音,用它们来形容乐声之美,这不是得之于这些事物的声,而是得之于这些事物所展示的美,这是视感。“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以“石破天’}.’,比喻乐声骤变,秋雨哗然。用‘女锅炼石”以形容天破处为女蜗的补合之处,非常形象、真切。这种比喻让人}L"悸神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就在眼前,这是视感。(听颖师弹琴歌》也是一首以视感表现听感的典范之作。“芙蓉叶落秋鸯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芙蓉句状其声之凄切,越王句状其声之高卓,暗佩句状其声之清远,渡海句状具声之缥渺,’(王琦注)。‘“谁看”二句“时而猛烈如周处之斩蛟,时而纵横如怯颠之属草,’(姚文燮注)。这些都是眼中事物,或者想象中的眼中事物,完全是视感。诗人用以比喻颖师琴声的起伏变化之美,好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示着一个个凄切、动神的故事。以上两首表现音乐的诗,诗人并不直接摹写乐声,而是突出强调音乐激起的诗人的激楚,飘渺的主观感受。而这种种感受又通过能引起类似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能调动读者的想象,激起强烈的共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乐声的名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采用的是以声摹声,以情动人的手法,并不是通过充分调动主观感觉形象来强调独特的感受。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不难看出其与李贺这两首诗歌的相通处,但这种用视感表现乐声的句子也只偶尔为之,夹杂在直接摹声的句子中,不及李贺那种震撼人』L’的力度。元微  之的“猿鸣雪dl}来三峡.鹤峡晴空闻九霄”,李顾的“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哟哟走堂下”,欧阳修的“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黄庭坚的“斧斤丁丁空谷椎,幽泉落涧夜潇潇”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诗歌中描写乐声的佳句,但大多是以声摹声的,虽用语绮丽、形象,却不及李贺的诗句富有的无穷的震慑力。
    其次,用听觉感受表现视觉感受。这类诗句同样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