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简述潮汕英歌舞体育文化…
简述人文观念影响下的中…
简述由古代文人的号看古…
简述陶渊明对道家思想的…
简述传统中国的国家特性
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
简述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
简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双…
最新热门    
 
简述孟森与“诗史互证”

时间:2010-7-13 10:44:44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诗史互证”  陈寅恪  孟森  研究方法 
  论文摘要:在文史学界,人们往往把“诗史互证”同陈寅恪的名字联在一起,认为陈寅恪是“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创者。其实,早在陈寅恪之前,著名的史学家孟森在对明清文史的学术研究中,就已较为娴熟地运用了“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换言之,在二十世纪的学术史里,孟森才是“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创者与先驱。
   
  陈寅恪(1890-1969)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史学大师。在文史学界,人们一提起他,自然会想到他的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他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从现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学界人士一般认为:“诗史互证”是陈寅恪开创的研究文史的新方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将陈寅恪奉为“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山祖师。如胡晓明在1998年发表的《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一文中说:“本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有两个人的名字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是陈寅恪。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一个主流传统,即知人论世、比兴说诗的传统在现代新的复苏。”应当承认,陈寅恪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史时,将“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他的许多重要论文及专著《元白诗笺证稿》与《柳如是别传》等,即是“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结出的硕果。陈寅恪一生求真务实,但是,如果将他奉为“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山祖师,他地下有知,恐怕会拒绝接受加在他头上的这一不实的桂冠。这是因为,他自己知道,他并非“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创者。早在他之前,就有一位自觉而娴熟地运用“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史学大师——孟森。如果真正论到“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开山祖师的话,则非孟森莫属了。 
  孟森(1868-1937),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由于其刊行的论著大多以心史署名,因而世人称他为心史先生。像陈寅恪一样,孟心史一生的经历亦富传奇色彩。据商鸿逵的《述孟森先生》与王戎笙的《孟森小传》记载:孟心史的早年,从里中名师研习科举制艺,获得廪生功名。由于受到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影响,孟心史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习法律。1904年,孟心史回国,次年,人广西边防大臣郑孝胥幕,作了三年幕僚。1908年,孟心史至上海,接任《东方杂志》主编一职。此后的数年间,他出入政界与实业界。1913年,孟心史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停止众、参两院议员的职务,孟心史从此告别了政界,潜心于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孟心史成绩斐然,尤其以研究明清史蜚声学界,并先后被中央大学聘为副教授、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及出任历史系系主任。 
  孟心史一生的治学,涉及法学与史学两大领域,尤以史学为时人及后世所推重。他的史学研究,继承了乾嘉考据传统。其考述明末清初的事案人物,称引文献,除了为一般史学研究者所注意到的史料外,还兼及诗文集,证据详确,多有发明。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史学及文学的许多研究中,孟心史采用“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诗证史,以史证诗,发前人未发之覆,解决了不少史学疑案,在当时的学术界可谓振聋发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重视。孟心史采用“诗史互证”这一研究方法的论著,如《科场案》、住紫稼考》、《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