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简述潮汕英歌舞体育文化…
简述人文观念影响下的中…
简述由古代文人的号看古…
简述陶渊明对道家思想的…
简述传统中国的国家特性
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
简述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
简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双…
最新热门    
 
简述孟森与“诗史互证”

时间:2010-7-13 10:44:44  来源:不详
世祖出家事考实》等,生前散见于各种报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主要汇集在中华书局刊行的《明清史论著集刊》及其《续编》两书中。从孟心史的这些论著中,我们不难窥见他的史识诗心。
  清初顺治至康熙年间,科场案叠起,草菅人命,株连甚广。其中,尤以丁酉(1657)科场案荼毒最甚。孟心史撰作《科场案》一文,网罗与此案相关的各种文献,述其始末,较为详尽地描述了这一科场案,为人们对此案的认识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由于丁酉科场案的受害者主要是文人士子,因此,孟心史从各家文集中广泛地发掘史料,以诗文证史。在丁酉科场案中,最为知名的人物是吴兆骞(字汉槎)。吴兆骞之所以名传天下,孟心史认为,“实缘吴梅村一诗、顾梁汾(即顾贞观)两词耳。”吴伟业诗《悲歌赠吴季子》,描绘了吴兆骞前往的流放地环境险恶,“山非山兮水非水”,对吴兆骞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极为深切的同情。在这首诗的最后,吴伟业这样感慨道:“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由吴兆骞个人的不幸遭际,联想到天下文人士子的“受患只从读书始”的共同命运,吴伟业的感慨不能说不深沉,尽管其中不乏吴伟业个人的切身体验,但已具有了普遍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因而此诗能唤起普天下不幸文人士子心灵上的共鸣。吴伟业是清初三大家之一,其诗在当时腾播人口,《悲歌赠吴季子》这首诗借助吴伟业的巨大影响力而广为人知,作为丁酉科场案的受害者之一的吴兆骞也因此诗而知名当时了。而吴兆骞从宁古塔获归人关,乃是顾贞观的“以词代书”的两首词《金缕曲》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而导致的结果。顾贞观寄给吴兆骞的这两首《淦缕曲》,被其好友纳兰性德所见,纳兰性德当即为词中抒写的深挚友情所感动,他恳求他的父亲、当朝大学士纳兰明珠斡旋,吴兆骞终于在几年后得以纳赎而获归。与那些埋骨宁古塔的流入相比,生入山海关而能重回故里的吴兆骞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科场案》一文对吴兆骞流放宁古塔始末的叙述中,孟心史用以“以诗证史”的,不只是吴伟业的一诗与顾贞观的两词,另有徐乾学的诗作《怀友人远戌》《赠弘人》、王士祯应答徐乾学的和作《喜汉槎人关》、尤侗的《俣汉槎自塞外归喜赠二首》与吴兆骞本人人关后酬答徐乾学的《奉酬徐健庵见赠》一首。对这些用来证史的诗的征引,孟心史不是随意的,而是通过精心选择的。就以上提到的这些被征引的诗的作者来看,徐乾学是筹措吴兆骞赎金的最踊跃者,尤侗是丁酉科场案的发难者(孟心史)认为:“丁酉南闱之狱,发难于尤侗之《钧天乐》”——孟心史此说有误,丁酉南闱之狱发难的是无名氏的《万金记》,而不是尤侗的《钧天乐》),而王士稹的《喜汉槎人关》一诗中有“太息梅村今宿草,不留老眼待君还”两句,回顾吴伟业于吴兆骞流放伊始而作《悲歌赠吴季子》一诗,如今吴梅村已辞世多年,墓草丛生,不能亲眼目睹吴兆骞的归来了。在这两句诗中,王士稹在为吴兆骞生还故里而高兴的同时,却为未能目睹到这一情景的吴梅村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虽然王士(礻真)与吴兆骞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他的这首《喜汉槎入关》却为吴兆骞的遭际始末作了一个绾结。因此,王士稹的这首诗在吴兆骞的科场案中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而这,正是孟心史征引这首诗用来“证史”的缘由。孟心史的史识诗心,可以说,由他对这首诗的征引得到了极为集中的表现。其实,在孟心史全部的论著中,《科场案》一文用来“证史”的诗作并不算多,而在《王紫稼考》、《董小宛考》、《横波夫人考》等论文中,孟心史用来“证史”的诗作多到可以用层见错出来形容。王紫稼或作王子稼、子介,极富表演艺术才华,是明清之际最负盛名的艺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天王级的歌星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