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关于苏轼的杜诗诗史批评
文化部部长蔡武:以文化…
四月的银幕有点怀旧:以…
广电总局谈卫星电视地面…
佛印和尚顿顿不避荤 苏…
鲁迅的朋友:以相知相契…
委员建言文化体制改革:…
刘醒龙:以诗人之眼看诗…
“假虎图”藏家:以为3…
柳斌杰:以时不我待精神…
最新热门    
 
苏轼:以文、学为批评一一以苏轼的杜诗“诗史”批评为例

时间:2010-7-16 11:08:12  来源:不详
,“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王夫之直斥苏轼“以学为诗”之病,“人讥西昆体为獭祭鱼,苏子瞻、黄鲁直亦獭耳。……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虽有些过火,却是一针见血。两家所论,未必不可移于苏轼的诗学批评,即所谓的“以才学为批评”。
  苏轼开“以学论诗”之风后,继论者蜂起。殆至南宋,此风更盛,张戒等人所著诗话里多有议论,甚于宋初。又如风台王彦辅《诗话》:
  唐兴,承陈.隋之遗风,浮靡相矜,莫崇理致.开元之间,去雕篆.黜浮华,稍裁以雅正。虽饰句绘章,人得一概,各事所长.如大羹元酒者,薄滋味;如孤峰绝岸者,骇廊庙:稼华可爱者,乏风骨:烂然可珍者,多玷缺。逮至子美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涯溴:森严昭焕,若在武库,见戈戟布列,荡人耳目。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故卓然为一代冠,而历世千百,脍炙人口。予每读其文,窃苦其难晓。如(《义鹘行》“巨颡拆老拳”之句,刘梦得初亦疑之:后览(《石勒传,方知所自出。盖其引物连类,掎摭前事,往往而是.韩退之谓“光焰万丈长”,而世号“诗史”,信哉!这些所谓“引物连类,掎摭前事”云云,不过承苏轼余绪而发挥之。

  苏轼以文、学为批评的批评手段,并非无的放矢。正如他的诗词创作特别是晚年的诗歌创作慕陶是其当时心境的自况一样,其以文、学论杜诗实际上也是一种夫子自道。在《王定国诗集叙》中他说:“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尔,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盛称杜甫如此,正是其披肝沥胆的自我剖白,而他以继承骚雅许杜诗,亦未尝不是出于此种心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是说苏轼以文为批评与以学为批评是截然不同的,以文为批评只体现在“以史证诗”时。而以学为批评只体现在论杜诗“诗史”“用事载人”品格时。这两种批评手段其实是交相为用的。即对“以史证诗”而言,对“史事”的追索固是以“文”为批评,但其中以“学”为批评的痕迹也是很浓的;而以学论“诗史”的载事记人中,对载事的关注其实又与以史证诗中对诗本事的关注同一枢机。王文龙说:“从东坡的主观条件来说,他对这种方法(即“以史证诗”)运用自如,主要得力于万卷书的根柢和过人的识见。其实与其如此看,倒不如说东坡有意以万卷书的根柢和过人的识见来作批评。这自然是以学为批评的形式,但“文”的轨范和要求也在其中。所谓“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送任假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其实也有“读破卷论益精”的况味的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