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水浒传》与前代文学创作艺术 |
|
时间:2010-11-17 11:38:53 来源:不详
|
|
|
论文关键词:水浒传 前代文学 以事见人 战争 对称美 现实主义 穿插 论文摘要:《水浒传》遵循“复古”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它的五方面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示人物个性;善于描写拚战之事,尤其有对宏大战斗场面的铺张描写;布局的严整美、对称美;尽量抛弃虚假的故事情节,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大量穿插诗词曲赋等。凡此种种,均与前代文学创作艺术,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儒家大师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的著名论断,主张既要研习古代文化遗产,又要弄懂新的科学知识。其中,包含着“复古”与“创新”并举的原理。这一原理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遂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既“复古”又“创新”的思潮,这种思潮波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仅就文学领域而言,它又一变而为一种文学理论。从秦汉到宋元,司马迁、班固、陆机、刘怨、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关汉卿、王实甫等,他们或深人阐述这一理论,或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着这一理论。我们仅以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例:他“读书破万卷”,尽量吸取古代典籍的精华,开阔知识视野。主张“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广泛地继承优良的创作传统。他“别裁伪体亲风雅”,对文学遗产有所甄别、有所批判、有所借鉴。他“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感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创作上惨淡经营。他“窃攀屈宋宜方驾”,向古代一流作家看齐。他“下笔如有神”,表现出创作的灵活性。他“语不惊人死不休”,更反映出在文学成就方面欲超越古人的气概。由此看出,杜甫诗歌创作能够“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绝非偶然。他以“学古”为基础,以创新为出发点,以超越古人为终极目标。他以出色的诗歌创作实践,回答了如何“复古”与“创新”的问题。 到了明代,施耐庵以杜甫等人为榜样,他呕心沥血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于上至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下到宋元话本所形成的优良创作传统,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它既遵古昔之法,又变世俗之文,是一部“收百世之胭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复古”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佳品。 从纵向看,《水浒传》是一部梁山起义军的兴衰史。从横向看,其主体部分由108位英雄的传记组成。描写这些英雄的事迹,并以此成功地塑造他们的英雄群像,是全书最突出的创作特色之一。 全书描写的好汉,由于来自秦、晋、燕、赵、齐、楚、吴、越等广阔地域,来自工、农、商、学、兵、政等各个阶层,因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是各地区、各行业的精英。大家云集梁山,无疑形成当时全天下最高规格的人才集团。这个集团的十分之一左右的成员,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金圣叹称其中一些人为上上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评论者们往往把《史记》与《水浒传》进行对比,认为两者都是以人物传记为主体的最成功、最伟大的作品,只是前者主要依据史实撰写,后者更多地包含了虚构成分。我们觉得,后者接受前者的艺术影响是最为显而易见的,两者最可进行比较的,仍然在于对人物事迹的精彩描写方面。天都外臣《水浒传序》概括指出:“夫《史记》上国武库、甲仗森然,安可枚举。而其所最称犀利者,则无如[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