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
浅析广告的内在逻辑对其…
浅析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
浅析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对…
浅析大众传媒与农产品信…
浅析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变…
浅析国内外职业决策困难…
浅谈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净…
浅析健全科研制度体系防…
浅析现代招贴设计中的传…
最新热门    
 
浅析活出尊严活出价值——看刘兰芝的人格魅力

时间:2011-01-10 13:05:22  来源:不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虽然女子被谴,是为社会所认可的,但是毕竟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据汉代风俗,妇女畏弃(不论公婆谴归还是丈夫谴归),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生活在这样的封建婚姻文化氛围中,一般的妇女不可能脱俗。从这个角度看,刘兰芝自请谴归的一番话,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上看,应是她的气话、难过话、寒心话。原本不是要回去,而是借焦仲卿之口,引发焦母的眷眷之意,进而将怜子之心移情于刘兰芝,达到留下来的目的。因而,从语言的目的和性质看,刘兰芝的一番话乃是“矫言”,矫言又岂能作真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把握对人的心理现实性的探求。刘兰芝自请谴归,是要表明“儿实无罪过”(没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条。古代休妻黝媳有七种理由: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是在为自己鸣不平,决没有要离开焦家的意思。从叙事诗中看:“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实质上是通过对美好婚姻的回忆,表达不忍分离的苦衷,进而婉曲地恳求焦仲卿说情于焦母。这是第一次表明自己原本不想回去。即便到了与焦母及小姑作别时,刘兰芝仍然希望出现转机,想通过“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的肺腑之言,打动焦母;通过“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的叮嘱,感动小姑,为其说情。这是刘兰芝又一次表明原本不忍离去,自请谴归乃是“矫言”。可结果仍是“出门登车去”,直到与焦仲卿“俱会大道口”,刘兰芝方有所觉醒,被谴已成事实,与焦仲卿分手不可避免。但善良的刘兰芝仍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不久望君来”。这是再一次表明原本不是要离去,自请谴归乃是“矫言”。由此看来,“望君来”,“复来还”和“相迎娶”才是真言所在。如此,从刘兰芝的内心深处来看,她是一直能够成为终于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媳妇的。偏偏是因微妙的婆媳心理、婆媳关系及其末枝细节的生活小事,便是焦母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似是而非的罪名而导致了一个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勤劳善良的媳妇“举身赴清池”的悲剧结局,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意义。我们只有从人物心理的现实性去分析,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人物行为的动因,也才能更深地挖掘人物形象的人性光辉。刘兰芝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它震撼了历代读者的心灵,激励人们去尊重爱护美好的人性,去培养宽广博大的胸襟,活出尊严,活出价值。这也是读者对于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给予了更多的同情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到今天仍为人们亨爱?为什么从刘兰芝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我们认为,这也是刘兰芝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是她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