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析老子与史怀泽生态伦…
浅析中国伦理思想与古代…
浅析孔子伦理思想与和谐…
浅析元杂剧中的“抢妻”…
浅析论“竹林七贤”超脱…
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
浅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
浅析乡土文化意识对当代…
浅析历史感:编辑不可或…
最新热门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

时间:2011-05-16 11:02:13  来源:不详

    孔子言“人道”必及“天道”,往往“天道”与“人道”并存,并且合二为一。在《家语))中,孔子就将大地之德与为人之道联系起来:
    为人下者,其犹土乎。泪之深则出泉,树其壤则百谷滋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则出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意,弘其志而无不容。为人下者以此也。
    《孔子家语·问玉))篇中,孔子在讲述了六经的教化功能之后,提到了天地之教:
    天有四时者,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有物将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与圣人相参。
    指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皆是天地教化的结果,天地教化与圣人教化相辅相成。
    我们说天人和谐是孔子最大的人生理想之一,其实日常生活中,孔子也在不断努力并且践履着他的理想。“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是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的最好写照,自觉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味大自然化生万物的无限魅力。而《家语》中,对这种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描述则更全面: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据邑必寻其理,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切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注: 善化 拼音: 解释: 1.善于教化。-shanhua]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在此,孔子观“东流之水”,深刻揭示乐水之德。他认为水生生不息,具有恩惠苍生的仁爱、遵循规则的道义、勇敢坚韧的意志等德行,因而探讨水积极有为的特性自然会激起“仁者”感怀生命的情怀。
    孔子非常钦羡大自然的造化给人们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视“乐山乐水”的大自然为一种优美的人生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注: 六人》在洛克尔的著作中是艺术水准最高的一本。这里的“六个人”都是世界文学名著的主人公。在《六人》中洛克尔使这六个人复活了,],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翩然而动,载歌载舞,这是孔子所向往的一幅美妙的春游图。也反映出孔子对山川草木有着农业民族特有的天然亲近和喜爱之情。这种物我合一、天地人合一的境界也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
  四、结语
    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但我们仍可以从《孔子家语》等资料中窥见一斑。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是一个宝贵的精神支撑。体味孔子关于自然之天的理解,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生态伦理理念,以及孔子热爱自然的生命伦理情怀,我们可以得知,天人和谐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趣所在。虽然孔子的生态思想并不能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