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
李慎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艰难与辉煌】中国现代…
第二届“近代文化与近代…
打开中国历史的秘密——…
中国130种语言13亿人中…
中国古代官场:为何当官…
从广告的诉求方式谈中国…
浅析中国文化对中国村镇…
浅析论中西传统伦理思想…
最新热门    
 
论中国道家生命伦理思想探略

时间:2011-07-19 11:57:52  来源:不详
能久,而况于人乎?”因为生死只是气的聚散离合,生死如此平常,生之不能拒,死亦不能止,并且生死是相通的,死生本是同体。生一死为一过程、轮回、循环,以其客观辩证观点表达超然的生死观。老子提出“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章),是说万物最终回到了它的根本,这就是静,静就是回复[注: 回复和再结晶 正文  经范性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不同温度加热后,会发生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在较低温度发生回复;温度较高时发生基体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本性,回复本性也就达到了永恒。“死而不亡者寿”,再高的寿年也是有限的,身体死亡的必然性不可抗拒,但人生如果有道的精神贯注其中,就会获得超越肉体生命有限性的意义,做到“(肉体)死而(精神)不亡”。庄子也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的生死是由自然天地来安排的,“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舆为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冬夏四时行也”。人的生命是气的聚合,气聚合为生,离散为死;生死之变化本质是气聚散之变化,气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生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无限循环的过程,死亡乃是人回归到宇宙的真气之中。庄子将这充塞于天地问的大道形象地比作“大块”,人只是这个大块的一种载体,所谓“大块载我以形,务我以生,扶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注: 大宗:中国古代官名-dazong]师))。人的生命只是大道的一种假托,“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死生之间没有根本令人困惑、痛苦、难以跨越的鸿沟[注: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无论是生还是死,生命都将[注: 都将 拼音: 解释: 1.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doujiang]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死亡更不会构成对生存的威胁。深刻了解生死的本质,庄子对于自己妻子的死,由原来的痛哭伤心到鼓盆而歌[注: 来源 惠子(惠施)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心里很难过。他和庄子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便急急忙忙向庄家走赶去,想对庄子表示一下哀悼之情。],就是看到妻子的死亡是“俨然寝于巨室”,不应再伤心不止,否则是“不通乎命”。道家把生死看作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必然如此,人力无法改变的,消除了生死的神秘性。既然生死变化像其他事物一样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道”既是世界万物的根本,也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死也一样遵从于道,是“大道”运行于宇宙万物必然规律的体现。要求随顺自然之道,居柔、处下、不争、无私无为,主张“恬于生而静于死”,使一己的生命依循着天地的自然流行,而提升了的精神将化人大道中,成为永恒存在的一部分,这样才是善生又善死、善也善终。
  道家老子、庄子等人深刻地指明了生命的起源、天人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