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2009年发财风水大揭秘 …
祭拜祖先悼念逝者 我国…
我们民族的节日,万岁!
有关节日的记忆
传统节日为何越来越淡化
传统节日假日化的意义
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传统节日,如何“对接”…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
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
最新热门    
 
走出节日误区,建构节日的民俗功能

时间:2009-9-8 17:39:02  来源:不详
与民俗活动的一些节日,又由于缺少假日的支撑,使得民俗活动受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现在有许多学者提出这些传统节日要放假,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放假不是休假的意思,而是要人们去从事节日的民俗活动,以继承文化传统。从事民俗文化活动的假日,才是节日,否则就只是一个休息日。这些日子的活动一般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假如你不是去从事这些民俗事项,你将被谴责。比如春节的假期,腊月三十除夕夜不团聚,初一不去给父母拜年,这是不能被社会容忍的。节日文化一定要假日来支撑负载。社会必须保障这些有价值的节俗不会因为时间限制而受到影响,因风顺俗,社会管理必须为节俗发展留下空间。

现在我们由于把拉动内需作为节日的主要动机,把旅游与购物消费当作假日经济的主要目标,文化意义基本未予考虑,或者考虑有限。我们会在长假期间看到每天的报告,这个报告主要是交通信息,门票信息,销售信息。我们注意到一些景区有些民俗活动的展演,但是这样的表演性的民俗不是真实的生活习俗和实在庆典。这与真实的节日民俗中广大民众的参与是两回事。这些都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真正的节日民俗是社区的民俗活动,如果没有社区身边的民俗活动,社会认同,价值认同都是一句空话。现在的节日,由于社区缺位,结果是:旅行者在路上劳累拥挤,疲惫不堪,而在家的社区里,孤独冷清,无聊寂寞。由于外出者增加,不少的城镇的商品销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有的只好在节日间关门歇业。节日期间销售增加是肯定的,但是,转移出去的销售计算了,减少的部分不去计算,假日旅游经济到底有多大贡献还值得深入讨论。更重要的是,节日本来就不是为经济而设的,它是为了文化传统设置的,如果不在节日里,弘扬一种文化价值,我们就违背了节日的初衷。

节日旅游是重要的活动,但是,假如说中国人有几亿人外出旅游,未外出的也有十亿以上,在家的永远是多数。而社区节日民俗组织是缺位的,社区的节日民俗的物质空间也是不足的,比如:信仰的空间,表演的空间,也就是说,仪式空间多数被挤压了。这其间的根本问题是对于社区认同的意义的缺乏认识。能够建构社区认同,国家认同就在其中了。

我们以“十一”长假为例,假如我们要缅怀英雄,我们不可能都到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去瞻仰凭吊,我们可以纪念社区的英雄,为他们树立纪念碑,建立祭坛。这里可以是建国英雄,也可以是社区历史上的英雄。要让他们成为民俗中的英雄神灵,假如说信仰民俗是自由的,那么信仰英雄就会更有意义。像上海地区的城隍过去是英雄陈化成,但是现在为他建一个纪念馆,这也是一种纪念,但是坦率说,达不到过去的效果,活着信仰民俗中的陈化成更有感染力。我们假如一到国庆节,就一定要到当地的祭坛,或者纪念碑去凭吊当地英雄,这样对于国家的认同也会在一种可感知的神圣感中升华。节日于是会更有意义。社区节日文化的开展,将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之一。

社区节日文化火热了,也能带动当地的消费,假日经济可能会更加实实在在。

节日文化是建构的,一个时代能否创造和传承具有生命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