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美国人是最好的朋友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最新热门    
 
中国人类学世纪回眸

时间:2009-9-8 17:39:03  来源:不详
的,它注重对简单社会的共时性的研究,缺乏历时性的分析。也就是说,传统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缺乏“历史感”,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理论方法,在人类学转向对复杂的文明的社会做研究时,是否“适用”?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应该要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和发展出什么样的分析性概念才能准确地认识其社会的本质?显然,人类学的发展受到了挑战。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秉承历史向度的研究,一方面我们有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可供研究,另一方面,我们最早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是学历史或者是“国学”出身的,他们有深厚的历史学功底,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要认清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非得要从历史入手。自20世纪前半期开始,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都注意到与历史学的结合,把历时性的研究与共时性的研究融入一体,进行了纵横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这个特点尤其体现在深受美国历史学派和德国传播学派影响的华南地区的人类学研究的取向上,以中央研究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为中心形成相对注重族群文化区域类型的田野考察,其解析模式一般围绕着语言—文化的特征而得以呈现,视空间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为还原田野观察所见现象的历史依据(王铭铭:2000:406)。至于在50年代以后对各民族的研究,则更是从历史的向度进行的,即使在中国人类学重建20年来的今天,人类学研究的历史取向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台湾和香港,都是始终如一地秉承着的,也许这种研究取向更能实现当年马凌若斯基对费孝通“研究文明社会”的期待,更能通达弗雷德曼 (Maurice Freedman) 所预言的“人类学的中国时代”的到来。

    参考书目:
    1、 王建民 著《中国民族学史•上册》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2、 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 著《中国民族学史•下册》昆明,云南教育出版1998年
    3、 孟宪范 “人类学应把重心放在应用研究上”载于 徐杰舜 主编《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年
    4、 华勒斯坦 等著《开放社会科学》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
    5、 华勒斯坦 等著《学科•知识•权力》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年
    6、 李亦圆 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序》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年
    7、 邓正来 著《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
    8、 王正毅 著《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9、 王铭铭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人类学在20世纪中国” 载于《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0、周大鸣 “中国人类学重建十年---回顾与展望”载于《社会科学战线》 1992年第2期
    “‘中国式’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本土化”载于 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年
    11、曹树基等
    “学术研究与学术著作的评审”载 《文汇报》1998年11月13日。
    “照顾 村落研究的中西方对话----评王铭铭《社区的历程》”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蔡 昉
    “学术创新的‘毛细管效应’与学术规范的应用范围”、“遵守学术规范 促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常向群 “学术规范、学术对话与平等宽容----兼论中国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全球化”载于徐杰舜主编《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