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计划 >> 正文
实习教师2009年10月份个…
2009年人民教师工作个人…
2009年公司员工个人总结…
2009年全区基层党建工作…
2009—2010学年度工作计…
2009年“平安、法治校园…
2009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9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009年下学期学校工作计…
最新热门    
 
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1)

时间:2009-10-29 11:37:33  来源:不详
,课后要组织好评课活动并上报教导处存档。听课笔记中无听课意见或听课心得,则视为笔记残缺。
   (2)、坚持每大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评课、交流教学经验、集体备课、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集体议课及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知识,以教研组为单位上报教研活动记录。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优质课、课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块教学比武的天地,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从平时做起,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教师要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3)、教师积极更新学校教师博客和职业教育网络教研论坛,逐步开展有关专业、学科的教学研讨,将教学研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其中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在学校教师博客发布6篇教学方面文章,在文登教研网发表1篇教学方面文章,分别在每学期11月份和6月份 完成,纳入考核评估。
   (4)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提倡读书文化,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倡导宽容合作的处事方式,形成互助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教学方面、一篇是读书感想。教学方面论文要在每学期10月份和4月份完成。读书感想要在每学期12月份和6月份完成。纳入考核评估。
   2、抓好兴趣小组,办好第二



课堂。
辅导老师定好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留有活动记录,做好活动总结,各个兴趣小组每学期要举行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竞赛活动,以小组带专业,以活动促教学。
   3、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体育组要组织好传统的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和各级各类比赛.
   4、做好教研组教学改革工作,本学年主要探索“以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在部分文化课学科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的探索尝试,在专业课教学中推广“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通过公开课、研究课、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四、强化常规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作息制度,要求全体教师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出现违纪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
    2、备课,
   (1)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考试纲要;深入研究教学参考书和考试试题,全面把握知识要点及其网络层次,透彻地理解各项能力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应达到的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精通各章节和各单元知识内容,明确各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等,并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将教学要求、知识点及能力达标要求具体化。
   (3)备课时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接受新教材时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准确区分学生层次并有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相应措施,以加强备课和教学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4)认真设计教法和教学过程,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以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适应教师的教法,并准确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其他能力。
   (5)编制出基于以上四点要求的,实用性较强的单元和课时教学设计或方案,包括新授、复习、讲评、实验、阅读、写作等课型。
   (6)教师要写“教学反思”,即将授完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写在教案上,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提倡复备,即对教案反复修改、补充,做到科学合理。备课总数不少于学期授课总数的75%,备课超出上课节数不计。书写要规范,用尺规作图,要注明上课时间。
   (7)备课每节不少于3页,连堂课不少于5页(不包括板书设计)。
    3、上课
   (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要求提前2分钟到教室检查学生准备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要维持好教学秩序,杜绝学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