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汇报 >> 正文
青年志愿者活动工作总结…
在省管高校学习实践活动…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骨干人…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扶持青年创新创业  促进…
用雷锋精神加强对高校贫…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
从青年文化消费解析青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
最新热门    
 
高校青年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时间:2009-8-9 2:52:26  来源:不详
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们必须从“灵魂深处闹革命”,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座

右铭,不断更新和加强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做一个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自觉的传承

者。
  彰显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改变长

期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一举结束了中国人世世代代挨饿受冻的历史,江

泽民推进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新局面。物质生活的转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

最具影响力的变革,同时也赋予了艰苦奋斗的传统。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表现人类文明状态的先进思想。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大学生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但一些同学在这方面却缺乏深层

次的心理准备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大学生聪明,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个

性强,献身精神差,到艰苦的地方就打“退堂鼓”,少数人甚至无大志,贪图安逸无所追求。基层是人才

成长的“摇篮”,艰苦的岗位往往缺乏人才,很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正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

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人也是难以奋发有为、为国家为民

族做贡献的。
  彰显“孝忠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即对父母要孝。古人云:“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孝心一片动天下”,这些说的都是孝心的重要性。身在校园,仍在求学的大学生不但难以从金钱上

回报父母,而且父母仍要用血汗钱抚养我们。那么,我们怎么孝敬父母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只要我们理解父母,把父母的恩德铭记在心,就用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和健康成才来报答父母,父母

也肯定是高兴的。忠,即对党要忠。共产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大学生来说,要听党的话,要有坚定正

确的政治方向。忠,是一种情感,而情感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一个聪明勤奋、而且忠诚于党的大学生就一

定能有所作为,前途光明。仁,即对社会要“仁”。社会是个“大容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生

要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容缸 ”里去摔打、去历练,学会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和内心世界的矛盾冲

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开朗、豁达、理解、宽容的人格,更好地与他人、与社会

和睦相处,以赢得社会的接纳,赢得与他人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机会。爱,即对国家要爱。热爱祖国是

每一个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条,大学生更如此。只有爱得深,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动力、工作的

动力就越强。
  彰显“甘于奉献”精神是一种人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人是有所追求的,大学生的追求更崇高。古往今

来,许多仁人志士无不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高尔基说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

神就登上一个新阶梯”。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当前我们国

家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使命,为每一位大学生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淡

泊名利,不计得失,孜孜以求,把与祖国共奋进化作每一天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

绩。只要我们大学生人人都献出一颗无私的心,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刻苦磨练,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磨练,实现自身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

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既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

我们大学生必须确立的成才目标。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蓝图已经绘就,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列车也已经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