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市卫生局开展深入学习实…
市劳动保障系统召开深入…
中小企业发展局深入学习…
旅游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国土资源部深入学习实践…
县妇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在委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在省管高校学习实践活动…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最新热门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8-10 12:05:05  来源:不详

同志们:
    中央和省委分别于2月底、3月18日召开会议,全面部署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省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现在开始,大体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今年八月底基本完成。全省高校学习实践活动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高校中,除去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已经参加了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参加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共有78所高等院校,其中省管高校51所,处级以上党员干部6391名、党员12.68万名,活动覆盖面广、任务很重,而且政策性强、要求很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紧抓好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全省高校学习实践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定性、紧迫性和自觉性
    2月27日,中央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省委徐光春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深刻认识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科学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强化中坚力量、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危机、共克科学发展困难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转变作风、增强科学发展保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省各高校要把开展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充分借鉴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统筹兼顾中突出重点,在总揽全局中抓住关键,认真学习贯彻,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努力实现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上有新提高,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上有新突破,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上有新进展,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效,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上有新气象,强化基础、创新党建上有新推进,推动河南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崛起。
    在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员工的重大举措,是破解高校发展难题、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1、要立足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了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工作难点增多。越是发展困难的时候,越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越要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紧迫性和自觉性,越要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必将指引和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开拓更好的发展局面。
    2、要立足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深入分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