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合同范文 >> 正文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教育局第三批深入学习实…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关于学校加强第三批深入…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学校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
“主题、实践载体和标志…
第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
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
最新热门    
 
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方案(1)

时间:2009-11-29 10:07:03  来源:不详
”发展安远实际,特别是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工作思路、推进“百个重点项目”、打造沿海地区产业承接平台等事关我县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按“四进四思”要求进行调研走访,对发展经济保增长、体察民情保稳定、发展公益保民生,全面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等进行专项调研。
1、拟定调研走访方案。以支部为单位拟定详细可行的调研走访方案,明确重点调研课题、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参加人员、明确标准要求、明确完成时间。各活动单位要将调研方案于10月12日前报送县委学习实践办备案。
2、组织开展调研走访。由党员领导干部带队,组织专门调研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于10月12日至19日开展调研服务周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开展“谋划发展、领题调研”和“一线操作、攻坚破难”专项活动,认真查找本乡镇、本单位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
3、形成调研走访成果。调研走访结束后,各活动单位要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文章。要求各活动单位机关、所站、卫生院、学校等领域党员干部每人撰写1篇调研文章,农村党(总)支部形成2篇(村 “两委”各1篇)调研文章,其他支部以支部为单位撰写1篇调研文章。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适时对调研文章进行抽查。各活动单位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调研文章于10月底前上报县委学习实践办,并推荐3-5篇其他党员的优秀调研文章,县委学习实践办将择优推荐至《安远县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和安远党建网刊发。
(三)抓实“回头看”工作
在本阶段活动即将结束时,各活动单位要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自查工作,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



调研阶段工作总结,与转段申请请示文件一同上报上级党组织经审批通过后,及时召开好转段工作会议。基层党委向县委学习实践办上报相关材料时,所属支部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备份。
三、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带头示范、分工协调、指导检查等具体责任,要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带头作专题辅导、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开展调研走访、带头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其他党员干部做出表率,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2、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要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通过调研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实质,通过实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效果。要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对属于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但一时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解释说明,进一步梳理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于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出基本思路和建议,逐步将调研走访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对策办法,推进政策制度的改进完善;对需要若干部门联合行动的,要上报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转有关部门单位研究解决。
3、妥善处理工学关系。各活动单位要在学习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既要按规定完成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又不能影响正常的中心工作,做到以开展活动促进中心开展,以开展中心工作深化开展活动。
4、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简报、督查通报、板报、墙报、电视专题、网络专栏、移动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党组织的部署要求,特别是及时宣传推广活动中的好观点、好思路、好做法;加强主攻大报台工作,力争在中央、省、市以上主流媒体推出一批反映我县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报道。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将对各单位信息上报采用和媒体刊用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附:
1、XXX(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学习讨论计划;
2、XXX(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调研走访工作安排表;
3、安远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表。
中共安远县委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