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农村老家的电话让我郁闷
如何设计农村住宅,你知…
农村住宅风水
农村住宅风水学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信用社员工09年工作…
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汇报
农村教师提高素质培训心…
二○○九年农村经营管理…
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最新热门    
 
县农村公路硬化建设推进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8-9 2:54:51  来源:不详
的愿望之一,为了修路,他们曾自发组织,自愿集资,自主实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近年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捆绑各类资金,完成通村道路硬化1128公里,居全省前列,通村率72%,近25万人民群众率先走上了水泥路,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但是因为修路成本过高,上级补

助低,乡镇和村自筹资金压力大等原因,有的同志在思想和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的认为修路增加了镇村负担,要放缓速度;有的认为修路就是一个政绩工程,对此事不“感冒”;有的认为这个事是村的事,老百姓的事,忽视了对项目的监管,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事故,项目至今尚未通过省、市验收,等等。这些想法和做法不利于农村公路建设,不利于农村发展。如果我们的工作都等到财力充足了再做,那我们就会丧失众多发展机遇,阻碍发展进程。农村公路建设也是一样,不可能等到把所有的债务都化解后再来建设,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有缺口,应该在发展中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在等待中错失良机。因此,我们一定要迅速转变思维,大胆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抢抓机遇,大干快上。

    二、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

    今年是实现省市提出的“必须在2010年以前完成村级水泥路”目标的关键之年,决战之年,我们必须采取非常举措,合力抓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一)要确保建设进度。去年底和今年初,上级交通部门先后下达给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177.5公里,省交通部门为在“十一五”期内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任务,最近又下达给我县中央投资车购税建设计划510公里,也就是说,2009年全县要完成农村公路硬化任务687.5公里。这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县农公办早已将计划任务分解落实到了涉关乡镇、村,并实地进行了项目交接。但截止6月18日,全县累计完成水泥路面50.4公里,仅占全年计划的7.3%,部分乡镇大部分项目还未启动,工程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从今天算起,离省、市验收时间11月5日已不足140天,时间十分紧迫,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全县每天需要完成实物工程量4.6公里,任务十分艰巨。今天,我与各位乡镇负责人和县直单位负责人签订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就是死命令,必须完成。大家要把这项工作当成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大实践,执行能力的一次大检验,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分解落实,倒排工期,定期促办,要把措施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条路上,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不掉进度。

    (二)要确保建设投入。投入不足,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由于今年中央拉动内需项目是春节前拟定的计划,全县177.5公里,国家补助标准仅为每公里10万元,其后国家为支持贫困县农村公路发展下达了510公里的国家车购税投资项目,将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公里15万元,客观上造成第一批项目要比第二批项目补助要低。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决定从地方债券和移民、扶贫、发改等专项资金中,对中央拉动内需项目按每公里5万元补助到位,有效解决了前后两批项目投入不一致的矛盾,进而大大提高了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增加了投入。同时,从今年起,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费每公里降低到2200元,减少了项目成本。各乡镇、村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参与修路的热情,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积极推广都镇湾镇原材料统一团购控制的经验,实施原材料团购,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对于过去几年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形成的债务,县委、县政府已决定用每年筹集一定资金的办法,逐步化解。

    (三)要确保建设质量。质量是关键。今年,我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县财力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捆绑配套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如果质量出了问题,我们将无法向全县人民交待。从前段时间的建设情况来看,建设质量普遍低于往年,有的路面宽度达不到最低标准,有的每公里仅用150吨水泥,严重不达标,还有的掺杂使假,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交通部门要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