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与识别人的“八征法…
领导的“高度关注”为何…
农村老家的电话让我郁闷
国外的“腐败”事件  常…
李承禧的“执行艺术”
我们需要更多的“5小时…
中国高储蓄的“罪过”
“富有”的“穷女人”
一个农民工在北京的“幸…
求测:老婆在回家的途中…
最新热门    
 
道家的“有无相生”追求的经营艺术

时间:2009-8-8 16:36:29  来源:不详
商品,捷足先登。同时也要严格注意对自身经济技术机密和规划蓝图加以保密,以免被别人窃走,抢先推出,受制于人。三、风险精神。凡是“填补市场”或“创造市场”,都是在“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市场中的“虚”与“实”是个动态概念,处于瞬息万变之中,总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如果凡事等条件完全俱备之后再去决策,往往会坐失良机。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和利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成功之后所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利益是对所承担的风险的补偿。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敏锐的眼光,科学的辨别能力,善于辨别市场信息的真伪、时效及其价值,捕捉时机,果断决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开拓新市场,创造新市场,以新取胜,以奇取胜,以优取胜。在这里,没有风险精神是不行的。

 

四、“行使管理权于无形之中”
 

把“有无相生”的原则运用于企业管理,“行使管理权于无形之中”,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现在的企业管理者,多数惯于有形的领导,而忽略无形的领导。他们不懂得,对企业管理权的行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所谓有形领导,是指下属感觉到上级行使权力的强制性而言;所谓无形领导,是指企业管理者虽行使了领导权,但未使下属和群众感觉到其领导的强制性而言。周恩来同志非常赞尝这种领导艺术,曾指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到我们是在领导。”

“行使管理权于无形之中”,不仅要求领导者善于发挥权力的预期效用,而且要求领导者善于把领导意图转化为下属的自觉行动。一个高明的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巧妙地将手中的权力在未行使之前,充分发挥其预期效用。如在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对实施这项工作的下属和群众进行鼓励,讲明工作的意义,表示高度信任和有力支持,使下属产生荣誉感、使命感;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讲清道理,分析其利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减少错误。在这里,企业领导者虽然未行使权力,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达到了权力的预期效果。如日本某企业的一位情报科长,因为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导致领导决策失误,造成了企业的重大损失。但是,企业的总经理并没有一气之下立刻行使惩罚权将其撤职,而是把他找来告之将要对其错误进行处罚,然后“挂起来”、“冷处理”。在此期间,这位情报科长为挽回损失,勤勤恳恳地工作,多次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从而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一再证明他是一位合格的情报科长。这位总经理对情报科长虽未行使处罚权,但却收到了使情报科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保护人才的预期效果,这较之那种动辄就使用手中权力处罚人、伤害人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善于把领导的意图转化为下属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里,无形的领导方式是重要的。如领导者可以通过各种非正式的途径和方式(如吃饭、聊天等)将自己的意图和想法透露给下属,以引起下属的思考、理解、修正和赞同,变成下属的建议和行动,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按照领导的意图行事,而没有一种被驱使、被强制的感觉。还可以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群众理解领导的意图,自觉地支持领导的工作。这样,就把领导者的意图与下属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阿什比对这种无形领导的效用深有感触地说:“一个英国大学校长在想出一种好主意时,他只能谦虚地(如有可能,就匿名地)在吃饭时随随便便向低层组织透露一下,并使它慢慢地向上层渗透。几个月后,在他自己办公桌上万一见到这种意见书请求校长批准时,还必须表现出父母看到子女把圣诞老人给的礼物带到面前时所表现的那种惊喜的样子。”如果不善于把领导的意图转化为下属的自觉行动,而喜欢直接发号施令,使下属产生强制感,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一般说来,企业管理具有七大要素,即“七S构型”。这就是战略(企业的特定目标和行动方向)、结构(职能或权力的集中或分散)、制度(工作程序和程序化报告)、人员(指机构中人员的特点)、才能(公司和主要人员的特殊才能)、风格(最高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崇高目标(灌输给企业员工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前三者是管理中的“硬”因素,后四者是管理中的“软”因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家,强调管理“硬”因素,主要通过战略、结构和制度“冷三角”进行管理,这是有形管理。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家,注重管理的“软”因素,主要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念实施企业管理,这是无形管理。在日本松下公司对企业员工的训练有两种: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二是价值观训练。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他们认为,公司与企业员工的关系,除了雇佣合同外,还必须从人心上努力塑造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即七条精神价值标准:①通过工业为全国服务;②公平合理;③和谐与合作;④精益求精;⑤谦虚有礼;⑥调整与吸收;⑦感谢。只有把这七条精神价值准则扎根于全体员工的心灵中,方可形成极强的向心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就是松下公司成功的核心因素。“软”式管理虽是无形的,但较之有形的硬式管理更有益、更有力、更持久。一句话,无形管理胜于有形管理。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既需要有形的领导,也需要无形的领导。只有把有形的领导与无形的领导统一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有无相生”的思想,在领导艺术上,就表现为有形领导与无形领导的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五、“给人生留下空白”
 

    根据道家的“虚实相资”的道理,近年来在企业界提出了“给人生留下空白”的重要管理信条。人生如同一幅绘画,任何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都是纸上的空白与具体艺术形象构成的“虚实相资”的艺术境界。如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现代画家徐悲鸿的《漓江春雨》,都是“虚实相资”的妙手之作。人生也有虚境与实境之分。人生历程,实际上是虚境与实境不断转化的过程。现代管理科学证明,每人在一天的工作中,根据工作性质、环境与个人的品质不同,总有某一段时间是最佳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最高,其余工作时间则要差一些。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善于根据职业性质不同以及每个人每种职业的最佳工作段不同,巧妙地安排工作。在最佳工作时间段要分秒必争去工作,创造最理想的成绩;而在不佳的工作时间段,则应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或业务学习,以及必要的休息、旅游等,以便从“虚境”中创造出“实境”来。不给人生留下空白,就不会工作。那种不懂得“虚实相资”道理的企业家,总认为工作时间越长越好,使企业职工整日拼命工作,而不给人生留任何空白时间。其实,日夜都驱使职工在实境中渡过,实际效果未必好。只有巧妙地安排人生的虚境与实境,善于以虚境促实境,才能使企业效率达到最佳状态。这已为现代企业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领导艺术。

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之。第一个例子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校方出资,让教授下午喝茶的休闲形式。所谓下午喝茶,就是让教授每天下午坐在一块喝茶,吃点心,聊天。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秋天下午,有一位名叫F·桑格的教授, 他是MRC的顶尖教授,因为他成功地测定了胰岛素的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一边品着茶,一边注视着一幢建筑物上的叶子快要凋落的爬山虎,心想:爬山虎的叶子虽然凋落了,但明年还会发芽,而核酸的结构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爬山虎那样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把自己的想法向在一起喝茶的教授说出。大家纷纷向他出主意, 物理系彼得教授向他建议用物理的方法来测核酸结构,化学系教授向他建议采用荧光染色来测定,也有的教授建议他用革兰氏染色、富尔根染色来测定。在大家的鼓励和启发下,桑格经过多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1980年10月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第二个例子是,在轻松的笑谈中,有时也能从中窥得商机,开拓新市场。日本人喜欢泡澡,一泡就是几个小时,而不能读书。一位女士在泡澡中,异想天开地说:“要是有不怕水,能在浴室里看的书就好了。”听后,大家哈哈一笑了之。但是有一位女士却从这“笑话”中发现了商机,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内,用高科技研制出了浴室里看的书,颇受泡澡者青睐。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在四川出差,听说四川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讲话的人是当作笑话随意说的,而张瑞敏却独具慧眼,从这种似乎不合理的“笑话”中发现了商机。不久,海尔就推出了既能洗衣又能洗地瓜的两用洗衣机,很爱广大农民欢迎。

从上述例子说明,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按照“给人生留下空白”的原则,为每一个教师和工作人员尽可能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尤其是企业,请务必不要把员工仅仅看作打工仔、“机器人”。如果你能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休闲方式,使人们在休闲中既能愉悦身心,又能交流信息,并在休闲中获得了灵感和启迪,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中国古代有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说法,“寓管于乐”,把“乐”作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聪明的企业家总是按照“虚实相资”的道理,在职工紧张工作之余,安排一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加的不受约束的联欢活动。如日本企业的“野餐会”,美国企业的“周末啤酒狂欢会”、中国企业的春游等,这种松紧结合的娱乐形式,既促进了上下相互交流与理解,又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疲于生存竞争的现代人,厌倦快节奏的生活,非常需要一个让神经放松的地方。根据这一社会需要,1974年日本田边良雄创办了“悠闲谈话室”。在谈话室里,可以看电视, 读报刊,也可以下棋、打牌、谈天说地,还可以睡觉、写稿、作会议场所。谈话室每人每小时收费80日元。这也是“给人生留下空白”的一种有效形式。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将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写成厂歌, 每天早晨八点钟,整个公司87000员工同时高唱这支歌。实践证明,这是“寓管于乐”的成功经验。

企业家的思维状态,有动态也有静态。在紧张的工作中,心境总是不停地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处于瞬息万变的动态之中。过度的动态思维,往往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如谨小慎微、畏缩不前的惧怕心理,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都是不利于企业领导的。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将动态心转变成静态心是完全必要的。所谓静态心境,并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状态,即在理智之外和毫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去感知现实。西方人把它叫做“沉思”。每一个企业家在紧张的脑力劳动后,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蒲团或凳子上,按照佛教的“禅思”或庄子的“坐忘”或理学家的“静坐”,每天修习一段时间,使浮动之心渐渐静下来,并在宁静中悟道。人在宁静心态中,往往会油然而生出许多绝妙的想法,在宁静中感知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通过无形沉思增长智慧和力量。俗话说“静能生智”,道理就在于此。西方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早晨都要在肃静的教堂里长跪三个小时。当助手劝他少跪一会去做事时,他说:“正是由于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我去做,我就需要再跪一会儿。”马丁·路德的“静跪”是为即将开始的工作积蓄智慧和力量。现代企业家面对的是一个纷乱的世界,承受的工作压力是巨大的。愈是纷乱的时候,愈是要保持心态宁静。西方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每天都要进入一间寂静、黑暗的密室中静坐一小时。其间,什么都不去想,将滚滚红尘抛之九霄云外,进入无我的心灵境界,在宁静中回归到无智无欲的自然本性,以修复憔悴的心身,激发无穷的潜能。这就是老子说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