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华民族进化(演化)模…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
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 就…
被裹挟了的民族主义
赤裸的民族——汉民族文…
民族复兴的布衣之虑
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
我们民族的节日,万岁!
五种丛书:为各民族立传
稻作民族的“稻居”
最新热门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09-8-8 16:38:23  来源:不详
彩色电视所取代,这反映出广西乡村传媒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个势头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加凸显。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民族家庭拥有电视、固定电话,乡村可以收到CCTV的相关节目,农民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比较满意。电脑、网络也开始进人乡村,许多的青年农民工都用网络,网络成为青年农民工与外界交往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电视电话火红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乡村报刊杂志的传播似乎令人堪忧。
  2.少数民族乡村报刊杂志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报刊杂志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的报刊杂志在乡村的发展与传播;二是乡村报刊杂志的发展与传播。报刊杂志在一定时期忽略了乡村市场,报刊杂志向乡村发展与传播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是处在真空状况。易言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广大乡村几乎没有相关的报刊杂志传播,乡村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以广西为例,据2005年《广西统计年鉴》统计,上述1995~2004年中的部分年份,每万人拥有报纸的份数分别为:11、12、14、14、13;每万人拥有杂志的册数为:1.00、1.10、1.14、1.27、1.05;每万人拥有图书册数为:5.62、5.04、5.46、5.03、3.83。这个数据如果除去广西各大城市市民,乡村人均拥有的报刊杂志就更微乎其微了。普通报刊杂志在乡村的市场很小,乡村成为报刊杂志发展与传播的脚注。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民看报纸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有71.6%的农民没有读书报的习惯,几乎不看相关的报刊杂志;有18.3%偶尔有看书报的习惯,用来消磨时间;仅有10.1%的农民有经常读报的习惯,他们经常购买、阅读一些报刊杂志,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生活信息等,这部分农民主要集中在乡镇附近或从事农业贸易方面的工作,他们可以从报刊杂志里获取相关信息。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一些乡村,尤其是“六合彩”比较盛行的乡村,出现一些不识字的农民频繁买相关报纸现象,据说他们可从当天报纸上的图片看出关于买“六合彩”有价值的信息,根据报纸图片颜色或动物图像作为当天买“六合彩”的参考。这种怪异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近两年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乡村报的发展与传播有了起色,逐渐扮演起农民窗口的重要角色。乡村报——农民百姓自己的报纸,逐渐成为农民了解农业信息和国家时事的重要窗口,成为农民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渠道。农业报是新时期广大农民了解生产、生活、就业、贸易、交流等方面信息的重要平台,在乡村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乡村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而且应当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乡村报在乡村大有可为。
  
  三、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可知,民族乡村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经济是推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根本。必须大力推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共生发展。大力推进民族乡村多样性文化与外来文化包括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1.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经济是推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根本。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本质上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乡村文化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不同区域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目前整体上存在东部地区乡村经济比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要快,西部地区的乡村与中部地区的乡村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1998年上海地区的乡村家庭纯收入最高,达5406.84元/人,而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乡村家庭纯收入只有1231.50元/人,乡村家庭最高纯收入是最低纯收入的4.39倍。并且这种差距一直延续至今,根据2006年全国及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2005年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如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北京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60元,位居全国之首,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1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5倍、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而两广地区的比较则可以发现自1990年至1998年,乡村家庭纯收入的距离不断拉大,从1990年的1.63:1扩大到1998年的1.74:1,且这个比例至今仍然在朝扩大的方向发展,到2005年已经拉大到1.91:1。而就一个省市而言这种差距更令人堪忧,据2005年《广西统计年鉴》统计,2004年广西各县乡村居民纯收入中柳州市的鱼峰区最高,达4187.8元/人,最低的是凌云县,人均纯收入只有1203.1元/人,它们之间的比例是3.47:1。易言之,省内的不平衡发展甚或比省份之间的差距还要大,这种收入的差距使得乡村文化也必定存在不平衡性、差距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2.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共生发展。民族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只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被先进文化所摈弃,在多元化的浪潮中被淹没。民族乡村推进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就是要在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宽阔的视野着眼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努力改造传统落后文化,推进民族乡村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等健康有益文化的共生发展,尊重多样性文化发展的社会权益,加快乡村资源共享,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动民族乡村多样性文化共生、共赢、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和谐发展,这将是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大力推进民族乡村多样性文化与外来文化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多样性文化共生是基础、互动是途径、和谐才是终极目标。多样性文化共生为互动提供基础条件,多样性文化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够增加了解、增强文化信任、了解文化差距、互通有无,才能最终促进和谐。在推进民族乡村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推动民族乡村多样性文化与外来文化包括周边地区文化的互动,在推动民族乡村文化与境外文化互动中促进民族乡村文化和谐发展。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原则。易言之,就是除了要大力推动民族乡村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之外,应该更加关注周边地区文化,积极参与外来文化包括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民族乡村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和谐、民族乡村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和谐。简言之,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必须实现三个和谐,即民族乡村内部多样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民族乡村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和谐、民族乡村文化与局边地区文化的和谐。实现民族乡村内部多样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核心,是内因。而推进民族乡村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和谐,在当前就是推进民族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和谐,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农村文化发展思潮,即要保持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在与先进文化互动中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的科学基因,实现文化和谐。推进民族乡村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互动和谐就是要充分利用民族乡村的地缘优势和民族亲缘性,如广西与越南有很大的地缘优势和民族亲缘关系,给民族乡村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不断扩大文化互动领域,通过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和谐来促进民族乡村文化内部的和谐发展,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