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中英文化差异在翻译教学中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09-8-8 16:39:28  来源:不详
[摘 要]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语言文化。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对大学翻译教学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 影响 对策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至关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在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留下强烈的印迹,因此也造成翻译的困难。
  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也往往不同。所以翻译决不能只着眼于语言的转换,而是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涵义。只有透彻的理解两种语言,翻译时才能“全文神理。融会于心”, “下笔抒词,自善其备”。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又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一个窗口揭示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有很多的农谚。如:
  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or cold ashes)骨瘦如柴(be lean as a rake)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众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而英国人喜欢航海,故很多谚语都源于航海。如: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扬帆
  Still waters run deep。 静水流深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
  
  二、风俗上的不同
  
  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相反,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三、联想上的不同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反映。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但有时候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思想。如;汉语用“一箭双雕”,而英语中用“一石二鸟”,德语用“一掌双蝇”,俄语用“一石双兔”。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类似的还有: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挂羊头卖狗肉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一箭之遥 at a stone’s throw
  水中捞to fish in the air
  蠢得像猪as stupid as a goose
  守口如瓶dumb as an oyster
  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挥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的不同
  
  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红色的玫瑰,人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但颜色用于人类社会时,就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意义,引起了特殊的联想。如黑色常代表压抑,白色意味着纯洁。然而由于特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如在英语中黑色表示悲哀与庄严,而中国以白色表示哀悼;在欧洲紫色是权力的象征,而在中国黄色是不可侵犯的权贵颜色。
  
  五、社交礼节上的不同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社交礼节方面,英语国家和中国也有着许多的差异。如中国人见面经常说“你吃了没有?”或者“到哪去啊?”等之类的问候语和客套话,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常用“Hello”, “Hi。”如果不清楚英汉文化的差异,在见到外国朋友时用 “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打招呼就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尴尬。又如”您辛苦了”在中国使用的范围非常广,而在英语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欢迎远道而来的外国客人可以说“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表示“路上辛苦了,一路好吗?”而对于刚刚完成艰难任务的可以说“Well done! That was a hard job。”
  
  六、文化上的空白与意义上的冲突
  
  文化上的空白是指有些说法和行为在有的国家有,其他国家没有。如中国有很多说法在外国就没有:唱红脸,老油条,半路出家,跑龙套,拍马屁,班门弄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等等。同样,英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说法: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take French leave, a white lie, a green eye。
  意义上的冲突指的是有些事物或行为在中国有,英国或其他国家也有,而且有相同或相当的词汇,但是涵义却不一样。如“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在英语中也有,但外国学生却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把中国比作肥肉,而不是瘦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译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各种文化之间的桥梁。译者不仅是中外文化的使者,也是一个永恒的学生。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笔者在长期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发现,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够透彻是导致学生翻译失误或者作品质量低的根本原因。其主要表现如下:
  1.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造成误译。尤其是谚语,习语的翻译。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s。(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由于对“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这个英国的典故和习语不熟悉,有人将此句子按字面意思译成“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It wa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the landlady was cleaning the stairs。(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女房东正在打扫楼梯。)在英国常有人把房屋分间出租,这种人被称为landlord 和landlady。正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人误将“landlady”译为“女地主”。
  每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谚语,习语,他们都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也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之一。在翻译谚语,习语时,一定要准确的理解原文,决不可望文生义,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译法,意译法等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灵活的处理。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不是“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而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To talk horse不是“谈论马”,而是相当于汉语的“吹牛”。To gild the lily也不能按照字面直译,这句习语相当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中文水平低。英汉笔译者往往只注重英语的学习,将中文学习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或无暇去潜修中文。翻译家陈廷祐认为,译得出译不出,基本上看英文的功底;译得好不好,主要看中文的根底。
  Because of this explosive progress, today’s machines are millions of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their crude ancestors。有了这种突飞猛进的进步,今天的机器比起原始期的机器不知强了好几百万倍。“explosive”本义为“爆炸性的”,根据上下文和特殊的语境,译成“突飞猛进的”更通顺,准确。Enjoy the luxury of doing good。 以行善为乐。
  Luxury常译成“奢侈,奢华”,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以该句应用中文的思维去阐释。
  It is two years come Christmas。到今年圣诞时就是两年了。
  He identified himself with the masses。他和群众打成一片。
  以上例句的翻译,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对原文的理解,而在于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找出合适的,符合汉语思维习惯的汉语表达。
  要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词汇和句法入手,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做好英汉翻译打好扎实的基础。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因为英汉互译的理论,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异同对比的基础上的。正因为有了“同”,才可以互译;正因为有了“异”,才产生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2.重视双语的修炼,尤其是母语的修养。对许多文学翻译作品的研究表明,在译者理解表达水平大致相等的情况下,真正能够流传久远的译本,如林纾,傅雷等译本,皆胜在其译文文字之优美。汉语精炼简约,而又富于意象,只要掌握了汉语的行文特征,就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自觉地在字里行间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字传统,创造出灿烂的译文篇章。
  3.在翻译过程实践中,译者难免会碰到各种写作形式复杂多样,不同体裁,题材的作品。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就很难做到译文忠实,准确。所以,丰富的社会经验,生活常识,天文地理知识,都是翻译时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
  4.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加强翻译的。训练实践。翻译技巧来自翻译实践。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英汉句子结构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只有遵循这些差异,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忠实地道,合乎表达习惯。比较常用的有词类转译法,词序调整法,增词减词法,拆译法等,掌握了这些翻译技巧,对于进行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翻译大有裨益。
  不论是成功的译者还是优秀的译评专家,都必须是充满两种文化意识和精通两种有关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没有交流就没有沟通,没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