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
最新热门    
 
社会心理调适、文化产品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时间:2009-8-8 16:39:37  来源:不详
要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制不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文化部门从事业部门(财政拨款)改为企业化运作,改革是为了纠正文化产品长期以来与市场脱节以及文化部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状况,但改革中却走向另一极端,经济效益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得到充分强调,经济规律对文化的作用的单面性得到强化,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被忽略了。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在对文化产业的进入管制大为放松,文化产业活力增强,但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性管制没有相应跟上。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政策调整
  
  发挥文化产品消费的社会心理调节功能,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必须加以规范和调整。
  首先,必须从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由于文化产业生产精神产品的特殊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原则下实现经济效益。这并不是对文化产业的一种苛求,而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律的一种契合。人是文化之源,人也是文化产品的惟一消费者。文化产业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宣扬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公平竞争规则以适应经济层面改革的需要。邓小平曾一再指出:“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现在我国急需纠正文化产业发展的泛市场化倾向,文化产业的运作体制应该分层,并非一切文化产品都适应市场化经营的。应该根据不同文化产品的性质,分为市场化经营、半市场化经营与非市场化经营三个层次,有的文化产品是作为公共物品被提供的,不能进入市场,也不是为了获利,如博物馆等仍需财政的大力支持。
  其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加快各项配套法规的制定。现在我国文化市场,竞争加剧但无序化严重,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力状况并存。对“黄赌毒”主要通过临时性、运动式的方式来管制,由于长期性、规范性管理不足,管理部门陷入周期性的忙碌之中,而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无序竞争依旧。
  再次,提高主旋律文化产品的竞争性和市场亲和力。应该说主旋律文化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受到我们宣传管理部门重视的,但主旋律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政府部门的评奖而努力。很多得奖的作品,或者市场从未见过,或者缺乏市场亲和力,不受市场欢迎。主旋律文化产品要承载正面的价值观、道德教化功能,一定要有市场竞争力与艺术感染力。
  对主旋律影视文化产品而言,有一个如何从意识形态化向伦理化、平民化、商业化的转型。伦理化主要是指表现家庭和社会伦理道德题材的作品,一些受市场欢迎的主旋律作品,无论是历史题材的还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一般都用伦理感情设计叙事高潮,以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在中国荧屏上的“韩流滚滚”现象,说明伦理剧的市场力量。在我国中央与各地方电视台热播的韩剧,基本以具有明显道德判断的伦理剧为主体,它的节奏并不快,外部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故事尽量用普通人的命运、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为主题,通过演绎一段曲折动人的好人受苦、终有好报的故事,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使受众通过电视剧中的人物来反映自己的道德判断,来宣泄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感受。
  最后,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协会在维护文化产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行业协会在性质上属于民间团体,在行业协会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行业协会的内部职能主要是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会员之间的利益;对外功能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同时还要参与行业立法。中国的文化部门有众多的行业协会,中国文联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协会,文联下属还有诸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多个分行业协会,但这些协会都有政府机构化的特点,还不是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尤其是文化体制走向市场化之后,这些协会的吸引力和协调能力正在丧失。目前,对行业内部的行为自律、行业内部的批评、约束机制还尚未建立起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行业协会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