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

时间:2009-8-8 16:39:48  来源:不详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
进行。因此,找出其中的原因对避免文化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思维定势

文化是一个富有弹性的专门术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cultural clash)的现象。要避免交际阻隔现象的发生,交际者必须有清醒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谙熟本民族的语言交际规范,还要研究交际另一方所属民族语言交际的文化习惯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两民族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1. 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1.1 个人隐私
中国人认为个人属于集体,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既喜欢倾听别人的酸甜苦辣,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然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向别人提及也不愿别人过问自己的私事。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父母、年龄、婚姻、职业、收入等,认为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如:“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 吗?”。而西方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会相当不快。如:
A:“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
B:“Ah, it's a secret!”
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西方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西方人认为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1.2 礼貌用语及行为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礼貌准则,顾日国曾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尊重、谦虚、态度热情、文雅。他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五条礼貌准则。其主要一点即是“贬己尊人”。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需要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如回答赞扬时说“哪里,哪里”,“说(唱,写,做)得不好,请多包涵”以及一系列的“不”(不好,不够,不敢当,不值得等)。中国人的这种礼貌、自谦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使西方人感到困惑。有一位外国人来中国访问,当他对在宾馆前厅弹奏钢琴的中国小姐表示赞扬时,那位小姐羞怯的说:“弹得不好,瞎弹”。那位外国人不解地说:“既然弹得不好,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瞎弹。”中国人这种自谦方式有时会给不了解中国文化习惯的外国人造成一种虚伪的感觉。然而,西方国家则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在受到赞扬时,总会高兴地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如:
A: Y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
1.3 餐饮习俗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习惯,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说的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人们之间经常互相敬酒,敬烟,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时,不会往你碗里夹菜,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 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

2.1 思维定势
文化心理主要是指同一文化群体的人在内外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整体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长期积淀物,内部呈现出一种稳固结构,对外则表现为一种反应格式。文化心理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被称作文化心理定势。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等人总结了十四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1)集体主义取向;(2)家族主义取向;(3)特殊主义取向;(4)顺服自然取向;(5)他人取向;(6)关系取向;(7)过去取向;(8)自拟取向;(9) 权威态度;(10)依赖态度;(11)求同态度;(12)谦让态度;(13)知足态度;(14)外控态度。这些必然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导地位的社会,它以勤劳、节俭、物质至上,讲求实效为基本精神。同时它还强调个人主义,这个个人主义包含平等的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自由放任、自然主义、公平机会、个人自由、道德发展和尊严。他们将这些共同作为对外界事物的衡量标准。
2.2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友好,可是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对此会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幅度的重要因素。然而,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2.3 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差异
在调节人的行为和处理纠纷方面中西方有着更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国文化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都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2)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孕育下建立在社会等级观念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中“官本位”的思想又显得十分突出,它使一些人崇拜官吏而藐视法律制度,习惯于依靠当官的“后台”来做交易,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行”。
2.4 语用迁移造成的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由于受汉族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影响,我国的学者往往会不自觉地按母语的思维模式进行推理,导致交际失败。在商标翻译中,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例如:“白象”牌子的方便面,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白象”(white elephant) 是强大的象征,吃了这种牌子的方便面会使人强壮。中国人因此会推断出“白象”在西方社会也应受到欢迎,而事实上,此牌子的商品在欧美是很难找到市场的,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的语用意义是“昂贵而无用的东西”。又如,在中国人看来,“龙(dragon)”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据《圣经》记载,“龙”是罪恶的象征。所以,西方人对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无法理解。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3.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文化作为各个民族不同信仰及习俗多年积淀和沉积的产物,它有共性又有个性,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亦然。从文化冲突的原因入手,除了要客观地对待媒体等社会因素,更重要地应设法从教育角度给人以人格和心理上的引导。而外语教学作为了解外来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视为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者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特征及对语言的影响,尽量避免发生交际上的严重失误。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4] 王福祥、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