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试论文化的“生产”属性

时间:2009-8-8 16:40:04  来源:不详
利润,扩大了其文化市场份额,发展了其文化产业,而且还悄无声息地塑造了该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几年前的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火爆美国欧洲等地的《花木兰》在美国取得了1.2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在中国大陆票房虽然不佳,但也达到了1000万元。不难发现,迪斯尼制造的《 花木兰》虽然故事梗概和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但其文化本质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宣传的孝道,而彻底成为了具有美国英雄主义的巾帼印象。但美国人才不在乎这个,他们在乎的是中国原来有这么多可以拿来赚钱的文化资源,他们看中的是文化故事中的市场价值。日本人“恶搞”《西游记》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光电视连续剧就有四个版本。去年的一个新版本,唐僧由女演员扮演,着白冠白袍,除了慈悲为怀,还不时表露出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孙悟空是“神经质超人”,乘滑板来去自由;猪八戒除了一对招风耳之外,外貌无异于常人;沙和尚好色、好斗……这中间又有多少中国古典文化可言,但富士电视台已经把该剧卖到韩国等亚洲的四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包括欧洲、澳洲等多个国家也对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不可否认,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有5000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却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而美国这样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却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和输出大国,连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都已经在文化生产和文化输出上占尽先机?平心而论,这其中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多多,但没有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文化的生产属性以及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是文化生产属性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导致形成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是特殊市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辩证统一,文化产品价值实现与增值是生产过程创造和消费过程再创造双重作用的辩证统一,文化产品价值取向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四、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化产品”的商品性是辩证的统一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即“文化生产”。这两者是相联系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文化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从根本上讲,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适应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巩固和维护其经济基础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反过来又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文化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其“产品”的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微观上讲,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的质量愈来愈受到发行量、收视率、票房价值等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艺术家的精神劳动产品即艺术作品也愈来愈凸显其商品属性。宏观上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商品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商品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文艺家获得从事再生产的经济支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壮大;另一方面又有可能使文艺家蜕变为商人的雇佣,文化艺术创作完全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可以说,“文化生产”的商品属性对文化艺术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
  正是基于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生产”的产品的“商品”属性的正确、辩证、完整的认识和把握,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才必须牢固地树立这样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我们改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形成的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过于敏感,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认识不足的观念偏差,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C].人民出版社,1979.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