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明清男色成城市生活美学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最新热门    
 
社会生活中各种未知内容的预警雷达

时间:2009-8-8 16:41:41  来源:不详

   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直接反映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类小说往往市场销售看好,这首先是因为这类小说的内容扣紧了普遍的社会情绪,比如惩治腐败,比如揭露贪官。由于这类小说的时兴,人们便用一些新的命名来谈论它,如反腐小说、官场小说、新黑幕小说,等等。这些命名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当前文学创作的现状作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和归纳,但从理论层次上说却是比较模糊的,并不十分可取,因为这类命名掩饰了反映相似生活内容的作品中不同的美学追求和不同的创作立场。不过,从这些小说的时兴,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与现实的直接对应关系。比方说,这类小说都与“官场”有关,文学对官场的偏爱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内部的机制又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的环境,执政者的一举一动自然就在全社会目光的注视之下。因此,无论这些写现实的小说是预定的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领域,总会涉及到官场上的腐败现象,总会出现一两个贪官形象。文学其实就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作家描摹的现实生活,正折射出社会情绪的焦点之一就是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不管作家本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创作意图,他的这类直接对应于现实生活和社会情绪的小说,自然而然地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知现实和评价现实的参照文本。这就涉及到社会学的问题,尽管批评界一度很贬斥社会学批评,但事实上,社会学批评在针对当代的小说,尤其是这些直接对应于社会焦点的小说,仍然是很有必要的,社会学批评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出这类小说的思想认识价值。即使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非常深刻也相当准确的小说,但由于文学形象不是理论判断,缺乏认知的明晰性,这时候,就特别需要社会学的批评将隐含在形象中的社会内涵揭示出来。
    较早的反腐败小说主要是把笔墨放在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的揭露上,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尖锐性。这类小说又有所区分,有的主要写“斗争”,反映了腐败与反腐败的势不两立;有的则纯粹是揭露腐败的丑恶嘴脸。前者以张平的《抉择》为代表,后者则可以列举王跃文的《国画》。这些小说以浓重的笔墨渲染了对腐败现象的鞭挞和揭露,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它们首先呼应了社会普遍对腐败的不满情绪,因而在情感共鸣上就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支持。特别像张平的《抉择》,着力在“反”字上,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李高成这一与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的反贪英雄形象,正因为李高成的大义凛然,最终将腐败分子拉下了马。这样的结局应该说切合了广大读者的心愿,鼓舞了一种社会的正气。而像《国画》这类小说,则将“反”字隐退到背后,完全聚焦于“腐败”的揭露,揭露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由于腐败是在暗地里进行的,是以伪装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揭露也就类似于一种内幕的曝光,仿佛将一只害人的虫抓出来公开亮相,令读者大感解气。这些小说从“反腐败”入手,但也基本上只是止于“反腐败”,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太多的具有新质的思想性内容。因此,对这类小说就有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如有的提出“清官”意识的问题,也有的将一些小说比作为“新官场现形记”。这些意见显然包含着对反腐败小说在思想层面上缺乏现代意识观照的批评。尽管这些小说受到大量读者的欢迎,小说的基本倾向也应合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情绪和心理,但小说所对应的群众的普遍情绪,并不一定就能揭示出现实社会的本质性内容。比方说“清官”意识,人们憎恨贪官因而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清官,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小说的思想主题停留在“清官”意识上,这样的主题显然不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当代社会。
    一些作家也意识到这种思想上的局限,力图通过反腐败的题材去揭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比如毕四海的《财富与人性》(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其故事主干就是检察官对一桩重大的黄金走私案的侦破,但作者的着眼点不在反腐败本身,而是想通过这桩案件,去揭示人性在物欲面前为什么会变得不堪一击的。当然这个主题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当代社会滋生的新主题,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就对这一个问题发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思考。如果把小说作为社会档案来要求的话,我们更希望通过小说的描写,反映出人们认识当代社会中的腐败问题所达到的思想和理论高度。事实上,以后的反腐败小说也正是立足于此而得以深入和突破的,一些作家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揭露,提出了一个法制建设的问题。因此,我们大致上可以说,反腐小说进入到第二阶段,即是以作品的主题和视野不再停留在“反腐败”三个字上为标志的。
    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可以说是反腐小说第二阶段的代表作。作者是以某市的最高权力机构作为主要的活动舞台,在舞台上亮相的当然主要是权力机构的官员们,但他们的背景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作者通过官员们的矛盾、交锋以及互相之间的牵制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所表达的则是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政治决策和社会行动对政府领导层的思想观念的激荡。作品中写到了官员的贪赃枉法,也写到了以纪委书记孙亚东为首所进行的反腐败的斗争。但作品中的反腐败斗争只是一条副线,而新老书记姜超林和高长河两人之间在权力交接中的矛盾才是小说的主线。两位书记在忠实于党的事业、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根本原则上,可以说是共通的。新书记接手的是一个改革的辉煌成果,按说这样的交接班应该一帆风顺,皆大欢喜。但改革过程中隐含的问题正是通过权力的交接而凸显出来,特别是像耿子敬等这些曾为开创改革大业作出贡献的功臣也掉进腐败的泥淖,直到案情完全暴露,才使得新老两位书记在对待干部任用、权力监督等体制上的弊端有了清醒的共识。

作者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他的这些描写,实际上暗寓了这样一层主题: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早在1986年,经济改革刚刚取得初步进展时,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后来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详细地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措施及原则。事实上,我国在开展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在谨慎地有步骤地进行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周梅森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党政部门挂职体验生活,参与了一个地方的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工作,显然他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敏感地觉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孕动,应该说,《中国制造》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他从生活中直接获得的。小说的结尾寓意深长,当高长河走出办公室,发现将他的车换成了老书记交出的0001号牌照的奥迪车时,他要求换回原来的车,同时内心意识到,他和他这个新班子都必须面对一场场新的暴风雨。作者赋予这句话的象征意义十分明确,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的胜利,但前面的道路还长,还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当然也将会有更辉煌的前途。如果说,周梅森在《中国制造》中提出了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问题,还仅仅是“提出”的话,那么,在他今年出版的《至高利益》中,他就试图来问答,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了。
    以反腐为题材的写实性小说,其社会学的内涵特别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家对社会的体认,更多地也更形象地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出来。这也正是小说在社会认知功能上区别于一般的思想理论著作的特殊之处。在最近的小说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具有新的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如《至高利益》中的善于玩弄政治手腕、被称为“政治人”的省委副书记赵启功,《走私档案》(作者刘平,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的具有政治野心的民营企业家丁吾法。
    我特别要提到《幕前幕后》(作者孙浩,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的一个领导干部形象,这就是出任某市委顾问的李子民。李子民顶多算得上一个中层领导干部,这一层次的干部处在社会的基层,他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可以说,他们是直接体现中央政府形象的窗口。所以,这一层次官员中的贪赃枉法最容易引起普通群众的怨恨和不满。但是,如果将贪赃枉法作为这一层次官员的代表形象,显然是不公正的。我国改革开放在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这说明整个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转,而中下层政权的领导干部就是这个社会机制运作最频繁部位的齿轮和螺丝钉。齿轮和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证了机制的正常运转,人们也许不会注意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而一旦齿轮和螺丝钉在其岗位上松脱甚至被锈蚀了,马上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关注贪官污吏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贪官污吏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太大的危害。然而,我们同样不应该忘记,还有大量忠于职守的齿轮和螺丝钉。其实不少小说都写到了这些维护着社会机制正常运转的中下层领导干部,但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我们特别需要文学去揭示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必须有一批忠于职守的官员,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那么,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官员,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幕前幕后》中的李子民由于被设置于一非常的处境下,他的本质性的东西便凸显了出来。
    这个非常的处境是由一次换届选举的突发事件造成的。李子民是襄汉市市长,也是一位忠于职守的领导,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公认,省委决定让他继任下一届的市长,未曾料到在选举中因副市长暗中舞弊而落选。在舞弊行为未暴露之前必须承认这次选举的合法性,所以省委打算通过组织程序在省直部门给李子民以合适的安排。但李子民谢绝了组织的关照,主动提出就留在本市。他诚恳地对省委组织部长说,能在最后的几年里为襄汉的老百姓办点实事,也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他想留在政府里,做个顾问,帮助新当选的市长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绝对不是一般之举,如果平时没有大公无私、以民为重的思想修炼,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是不会如此不计较个人荣辱和得失的。更重要的是,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李子民当顾问后,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顾而不问,而是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他分内分外都去管,甚至市委书记和新市长也将难以解决的棘手的工作全推给他,他对此仍以群众利益为重。比如处理向阳学校的工作,他虽然明白“年轻的书记和市长在关键的时刻又把这个老头儿推到了第一线。他完全可以一口回绝这件事,他手头化工总厂的摊子还没弄出个头绪呢,可一想到那个学校想到钟秀文校长那满头的白发和那一群群的学生,他只有点头了”。这才是一位真正以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己任的领导者的思维方式,这也区别了其他社会和其他时代的好官员。当然,他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连他的妻子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如此多管闲事,指责他脑子有病。这时他严肃地对妻子说:“看着工人、农民们生活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不应当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不应当为他们办点实事吗?如果都这样下去,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干什么?”真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像李子民这样的干部,在正常的环境中,也许显不出他的可贵之处,但在非常的情况下,他内心中崇高的精神必然会表现出来。李子民的社会意义就在于,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相对于反腐小说中所塑造的反腐败英雄来说,反腐败的斗争是我们社会的一种矛盾激化的斗争,而更多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