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柏梁台诗真伪考辨
“蜡鹅事件”真伪与昭明…
关于《齐物论》真伪及著…
真伪·是非·先后*——…
柳宗元《龙城录》真伪新…
李商隐《字略》真伪考辨
关于《永乐大典》所载易…
苏东坡“赤壁怀古”词手…
最新热门    
 
双卿真伪考论

时间:2009-8-8 16:42:15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关于《西青散记》所记述的贺双卿是不是实有人物,学术界长期形成三种不同看法。近年来,认为双卿是实有人物的看法渐成势头。但是通过对于《西青散记》中双卿记述的若干“内证”和“外证”的考察,笔者认为双卿其实是“天上绝世之佳人”的人间幻影,在这个人物身上既寄托着作者史震林对于绝代佳人的种种艳想,也寄托着他自命为薄命佳人的身世感慨。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女作者虽然很多,仅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就收录了4100余家,但是除了极少数女作者如蔡琰、李清照、朱淑真、顾春、秋瑾之外,引起众多读者持久不衰的研究兴趣的女作者却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研究是一处有待开掘的“富矿”。但是,就在这一总体上得不到关注的女作者的队伍里,有一个连真实性问题尚没有解决的女作者却得到了古今中外的研究者的集中而持久的关注。为她所写作、因她而写作的研究文章不下二十篇,几乎涉及到了其生平考证、作品分析评论及由之而起的比较研究、文化研究等各个不同的层面。这个幸运的女作者,就是雍正、乾隆时代人史震林(1692—1778)在《西青散记》中所记述的双卿。

              一  综述

    本来,由于《西青散记》作为源证据出现时所具有的明显局限,学术界对于双卿是不是实有人物的看法并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看法认为她是实有人物。这方面的材料不胜枚举,但都是《西青散记》的一脉流传。道光年间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晚清与民国时所编写的《丹阳县志》,晚清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百家词》,晚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和《别调集》也都录入了双卿的词作,并表明出自《西青散记》,张寿林还据《西青散记》汇编了《贺双卿雪压轩集》①,都对双卿的文字与事迹做出了记录。但是,从文献来源上看,它们并没有提供出什么新材料,都是依据《西青散记》所作的摘录。从评论的角度看,在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他在该书卷五中认为:“其事近真,疑者为刻舟之见。”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倒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学人,在求证双卿是真实人物上颇下了点工夫。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里特设“贺双卿”一节,对于双卿的词作文学价值予以论列,并因为丹阳贺姓女子在清代能文者很多而主张对她的存在“不宜遽生疑窦”。其后,严先生还发表《〈西青散记〉与〈贺双卿考〉疑事辨》②,再一次申述前说,认为《西青散记》是一部记实体笔记。杜芳琴女士在坚信双卿的真实存在的基础上,整理《西青散记》所载双卿诗词文为《贺双卿集》,并试图调和双卿是史震林虚构的佳人理想和真实的“农民女作家”的争论,得出双卿是代表史震林女性理想的实有人物的结论。

    持有这一看法的论者还考证出《西青散记》中所记述的其他人物有其他可信文献的旁证。如史震林的好友曹震亭、吴震生(及其妻程琼)、恽宁溪、郑痴庵,其他文人如钱塘黄松石、康石舟、长洲郑绀珠、嘉定杨筠谷等,都找到了同时期其他文献的证明。他们认为,“说史震林以全部真实存在人物来衬托并虚捏一个‘意中'、‘梦中'的双卿,让世人‘误把小说家言当实录',岂有此理,历史上找得出这样的例子”?

    第二种看法认为她是虚构人物。如胡适专门作《贺双卿考》,认为有关双卿的文献记录有“五可疑”。归纳如下:

    1、“《散记》但称为‘双卿',不称其姓。”“《国朝词综续编》始称为‘贺双卿'。但董潮《东皋杂抄》卷三引了她的两首词,则说是‘庆青,姓张氏'。”

    2、“又徐乃昌作她的小传,说她是丹阳人,董潮说她是金坛人。”

    3、“《东皋杂抄》说她:‘不以村愚怨其匹,有盐贾某百计谋之,终不可得。以艳语投之者,骂绝不答。可谓以礼自守'《西青散记》里的双卿并没有‘骂绝不答'的态度。”③

    4、“《散记》说‘雍正十年,双卿年十八,'但下文又说雍正十一年癸丑,双卿年二十一。”

    5、“《散记》记双卿的事多不近情实,令人难信。”如以芦叶竹叶上写长调词“都不近事实”。一个田家苦力女子“那有这样细致工夫写这样绝细的小字?”

    此外,清代符葆森(1805—1854)在《正雅集?寄心庵诗话》亦云:“梧冈著《西青散记》,中述绡山女子所作诗词以粉书花叶,此凭虚公子之说。才人不得志,藉以纾其愤郁。宋玉微词,以寄托故也。”1985年,张国擎在《苏州大学学报》上撰写《“双卿”其人有无考》,也提供了三个怀疑其无的新视角。其一是从双卿记述的承传角度寻找其可疑点,指出其姓氏和里居的记载不一。其二是寻找内证。《西青散记》中记载史震林同时代人丹阳蒋墅乡塾先生贺定敷闻说双卿,要一访。作者怀疑道:“蒋墅贺姓居住相聚近,作为乡塾先生的贺定敷却不知道这个女才子不可思议。”其三是他第一次从田野考察的角度,亲往丹阳和金坛两县去寻找《西青散记》中所记载的双卿活动地“绡山”及双卿活动遗迹。结果是,在丹阳和金坛境内都无‘绡山'这个地名,蒋墅贺姓中也未访到贺双卿娘家后裔。

    第三种看法认为她是传疑人物。如清代陈锐在《抱碧斋词话》中认为:“史震林《西青散记》载贺双清颇详。余幼时酷爱其词,曾作文吊之。黄韵珊《词选》亦取以为本朝闺秀之冠。如《孤雁》、《残灯》,尤其擅名者也。近阅董东亭《东皋杂抄》(自注:见《艺海珠尘》),则以为金坛田家妇张氏庆青之作。里居则同,姓名互异,殆不可考矣。”对女性著作搜求作出了很大贡献的胡文楷亦持此种看法。他在《列代妇女著作考?凡例》中言:“小青双卿,其集并存,信疑参半,无可征实。”海外学者的文章如克拉克大学罗溥洛(PaulS.Ropp)《不寻常的贺双卿:伟大的农民女诗人》(TheCuriousCaseofHeShuangqing:TheGreatPeasantWomanPoet),美国耶鲁大学周婉窈《绡山传奇——贺双卿研究之检讨与展望》等文章,以及耶鲁大学康正果《风骚与艳情》的双卿研究部分④,也持有这样的看法。对于双卿的有无,他们多愿意进行双卿传播接受史和研究史的研究而不直接做出回答。当然,“传疑说”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在原有资料不足以证明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所做出的审慎妥协。

              二  内证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没有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新证据的条件下,认为她是真实人物的声音盖过了其他的声音。为她辑作品集、写传记、收她入文学史的做法⑤,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在《西青散记》中首先被记载并由此复制出各种后续记载的双卿,确乎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有成就的女作家。而这实际上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首先是因为《西青散记》在记述双卿这个“天上佳人”的过程中,留下了种种矛盾、荒谬和可疑之处。这一点应该首先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因为它关涉到作者著述的态度和双卿真伪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此加以全面清理的文章和著作。本文对此列举如下:

    1、神秘的身世。双卿究竟是生于绡山还是嫁于绡山,《西青散记》就存在着述说矛盾的情况。按照双卿初出场时的叙写(卷二33页),她是嫁于绡山。因为她的婆家是绡山地主张修园的儿子张梦觇的佃户,史震林也是在这里首先见到她的。更何况其后的金坛、丹阳、孟河等地诸文士,都是到绡山来寻找双卿。但是,这里“双卿者,绡山女子也”的陈述,很容易造成绡山是她的“原产地”的印象。更何况同书卷二72页写赵叔前来绡山寻访双卿,有这样一段描写:“问双卿家安在。明旦入耦耕书院,周视山水。登高踞石,西玩句曲、方台、髻山,东指洮湖、大涪,南望铜官、琅干、仙人、巧石诸峰,北问横山、鹤渚、思湖,抚膺而叹,握梦觇手言曰:“锦崖绣浪,灵草慧禽,青幽碧秀,缭绕无际,固应特产佳人绝世而独立也。”如此,则双卿本是绡山土产。

    一个产地,就这样缠夹不清,使后人无论怎样解释都显得基础脆弱。其他的事就更成问题。比如说双卿的姓氏。全书写到双卿的地方不胜枚举,以至于作者自己都以为《西青散记》基本上就是《双卿记》(卷三65页),显示出作者在所述说的所有对象中,对于双卿特别强烈的兴趣,但是却始终没有指出双卿的姓氏。要是有人以为因为他们是陌生的男女,不便于相询姓氏,则不然。《西青散记》记叙双卿的私人生活场景,生动无比,双卿之于作者史震林,几乎没有隐私。这一点下文还要具体说明。所以,史震林《西青散记》始终不述及双卿姓氏,甚可怪也。此外,她的父母兄弟情况也甚可怪。父母在她出嫁后不久就先后下世,兄弟姐妹的情况一概没有记载。这样,双卿就类似于《西游记》里的孙大圣,摆脱了具体的“关系与限制”,成了一个让绡山内外的文士们爱惜不足、而她的夫家欺凌不已的悲情孤女。

    2、神奇的学养。按照一般常识,一个农家的女儿不识字,在那时很正常,而识字特别是有文学与书法的修养则非同小可,需要有许多的机缘。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有生于农家而锦心绣口的慧心女子,但是她们如果能作文字的表述,必然是出口烂漫型的,而不是出于学养的。关于双卿的学养和文学表达风格,《西青散记》的述说也很令人困惑。作者既记述双卿“世农家”(卷二33页),父母也没有给予她什么特别的教育。她后来与绡山内外的文士们文学沟通的最初和唯一的老师,据说是“邻其室”为塾师的舅氏——舅氏的私塾而能邻近她父母的住所,这本身就是个大巧合。她采取的是很初

    级的偷学办法。“其舅为塾师,邻其室,听之,悉暗记。以女红易诗词诵习之。学小楷,点画端妍,能于一桂叶写《心经》”(卷二33页)。而文中所记载的双卿的文学写作能力和修养,却大大超过了读者对于偷学者的逆料。她从简单的偷艺过程中学来的神奇写作能力,无论如何是一句“生有夙慧”解释不了的。不妨随便举几个例子。

    童子龄示双卿朱西野《扬花诗》十五首,双卿读而评之曰:“悱恻似《离骚》,放达似《南华》,解脱似《楞严》”(卷三28页)——这些文字艰深、义旨奥秘的各教(家)经典,只是偷学于村野私塾的双卿何以知之?

    十月十六日雨后,双卿剪芦叶三寸,粉书与其舅曰:“人皆以儿为薄命,儿命原非薄也。红楼淑女,绿窗丽人,沦没深闺者,世间不少。忆夜无欢,向春难哭,桃红遽夭,竹翠长贫,岂不期人歌泣哉?多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