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一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55  来源:不详

第一章 “祖宗家法”

    在宋代,常将先代帝王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规定称之为“祖宗家法”。然而宗法制的封建社会,对祖先的崇拜无孔不入,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小到一族一户的宗祠祖龛,天子士庶,皆怀“慎终追远”之情。这使中国文化的历史经验感特别浓厚,如果继承发扬得当,能够新陈代谢,生机勃勃,反之则易趋于因陈保守、顽固僵化。具体到一个家族的“祖宗家法”,则指业绩辉煌的家族前辈传留下的为人为学的若干成功经验和文化情旨。当家族后辈放弃这些时,通常会被人指责为数典忘祖或败坏家法。清代学者惠士奇考释《周礼》时云:“有一家之俗,有一国之俗,有天下之俗。一家之俗,大夫主之;一国之俗,诸侯主之;天下之俗,天子主之,而皆以一人为转移。故天下国家远近大小虽殊,莫不有祖宗家法,颠覆典型,纷更约束,子孙不法祖宗,而俗败矣。”(《礼说》卷一《天官上》)晁氏家族第六代晁说之针对北宋末期士风奔竞的现实,写诗赠张耒之子张景安曰“莫学群儿败家法,入门无不曳长裾”(《陶朱新录》),张景安也果能守张耒清白家风,“俊迈有家声”(《陶朱新录》)。祖宗家法犹如人类的童年经验,其影响是深远的。

    在“祖宗家法”的形成过程中,一般会有一个或数个对家族文化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物,他们给家族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祖宗家法”或家风的基本内容。妇孺尽知的包拯,就是包氏家法的缔造者,他不仅清正刚廉,还传下了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能改斋漫录》卷十四《包孝肃公家训》)其子包绶“能世其家”(文彦博《潞公文集》卷四十《举包绶》),“孝肃之风,至于公而益炽”(《包绶墓志》),孙包永年“廉勤自守”,“孝肃公之遗风余烈犹在也”(《包永年墓志》),由此可见“孝肃家风”之影响。晁氏家族中,也有一个与包拯在其家族地位中相若的人物,他就是晁迥。

    一 好文勤学与为国秉笔
    晁迥(951—1034),字明远,澶州清丰(今河南濮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在真宗朝备受恩宠,一时诏令多出其手,仁宗亦许其为君子长者,赉赐有加。晁迥又善教子女,恩荫后代,迥子宗悫与迥同知制诰,曾共赴仁宗太清楼宴,时人称焉。宋绶尝不无羡慕地说:“自唐以来,唯杨于陵身见其子嗣复继掌书命,今始有晁氏焉。”(《宋史》卷三百五十)宋代晁氏之兴,晁迥是名符其实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然而,这个历仕三朝、敦厚长寿的人物,仕途初始并不顺利。[1]从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到至道三年丁酉(997),十八年间,晁迥的官阶只熬到了太常丞(正八品,第24阶)[2],实际差遣也只是鄂州通判、监徐、婺州关税等地方副职,可谓沉沦下僚。而他的好友王禹偁虽比他登第晚,年纪较他轻,却已是两为知制诰、一为翰林,屡典大州,声名赫赫的人物了。[3]

    仕途的坎坷倒激发了晁迥更加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对文学的依赖。王禹偁《答晁礼丞书》对此有详细的描写:“某始识足下时,年未冠,身未婚。逮今四十有四,娶妻生子,长子复纳妇矣。足下策名十八载,官未出奉常(太常之古名)丞,青衫白发,司关市之税。某擢第后足下二年,为尚书,起曹郎,典大邦,被金紫,其间又再为制诰、舍人,一为翰林学士。以某之所得,较足下之所屈,用时态观之,某不为不多,然道不行则一也。……今得足下书暨《东阳》、《西楚》文赋二编,览之无斁,乃知足下屈于官而大伸于道者也,某屈于道而微得于官者也。”(《小畜集》卷十八)虽然晁迥的《东阳》、《西楚》等作品今天没能保存下来,但从其《法藏碎金录》卷十所云:“追思壮年筮仕之初,秉笔作气,好为张皇奋发之词,比彼击水抟风之翰飞,刷燕秣楚之疾驰。今兹大耋,以道眼观之,是何颠倒想,是何虚妄言,此自知非之深者也。”我们是不难想象《东阳》、《西楚》矫健挺拔、发扬踔厉的风格的。更为幸运的是,晁迥有着非常健康的身体,这使他能够顺利地步入真宗朝,一展所长。而王禹偁,却在真宗朝刚刚开始就以四十八岁的英年早逝了。

    真宗是一个性格懦弱又喜爱粉饰太平的皇帝,在位二十余年,屡兴土木,修建会灵、景灵、玉清、昭清多处宫观,并虚构出道教天尊赵玄朗作为赵氏始祖,尊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他还和大臣王钦若、丁谓及道士一起策划了一次又一次降符箓天书的神话,为赵氏王朝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所谓“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遍)者其礼具。”(《礼记·乐记》),真宗朝不断礼乐祭祀之事。真宗还是一位喜爱创作的高产皇帝作家,御制诗文数量颇丰。正是真宗朝的天降符瑞,东封西祀和真宗本人的好文性格,“以太平之乐与臣下共庆,恩渐广大”(《山堂考索·后集》卷十七《官制门·任子》),给了晁迥充分发挥文学才能的机会,他参与了多次制礼作乐的活动,升迁的步伐明显加快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载:“时朝廷数举大礼,诏令每下,多出迥手。尝夜召对,上令内侍持御前炬烛送归院。他日曲宴宜圣殿内,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惟十余叶,以赐宰臣、亲王。上顾迥与学士钱惟演,亦皆赐焉。”可谓恩宠优渥。

    下表是晁迥在对其至关重要的真宗朝所参予的主要文化活动及升迁恩宠记录,正是这些,奠定了晁迥的社会地位,塑造出了公众眼中的晁迥形象:

    

年龄

文化活动

任命、恩宠

咸平四年(1001)

五十一岁

献《咸平新书》五十篇,

又献《理枢》一篇

右司谏、知制诰,

判尚书刑部。

咸平六年(1003)

五十三岁

有《鸿胪寺赙赠条件》

知制诰

景德元年(1004)

五十四岁

覆校前后《汉书》,

诣北岳祈雨

知制诰,右谏议大夫,为判官。

景德二年(1005)

五十五岁

有《发解进士数额议》,

《试易石待问贤良方正制策》

知贡举,翰林学士,知制诰,右谏议大夫,因故责令左司郎中

景德三年(1006)

五十六岁

考订应制举人文卷

考订太常鼓吹局曲词

翰林学士,知制诰,明德陵礼义使

景德四年(1007)

五十七岁

撰《庄穆皇后谥册文》,

上《考试进士新格》

翰林学士,知制诰,

为章穆陵礼仪使。被命修国史

大中祥符元年(1008)

五十八岁

上封祀社首坛乐章八首,详定东封仪注,随帝封禅泰山,进所草东封赦书,作《祭澶州河渎庙碑文》,参与西昆《清风诗》《属疾》唱和

翰林学士,知贡举

知制诰

赐酒食

大中祥符二年(1009)

五十九岁

唱和真宗赐种放诗,

上奏馆伴使所得赠马官给其直,诏从

上赐迥诗,

上以迥等和诗为优

为契丹馆伴使

大中祥符三年(1010)

六十岁

上《赦书德音并行锁院奏》,

详定《祀汾阴仪注》,

观瑞物于崇和殿并上书,

献赋颂歌《封禅记》书成,

上《祀汾阴亲谒后土庙乐章》十首

翰林学士

知制诰

大中祥符四年(1011)

六十一岁

随帝祀汾阴,

详定礼部贡院条例,

撰《葺尚书省记》,

奏请集圣制藏于馆阁,

上《祀汾阴颂歌》,

上《圜丘从祀神位仪》

翰林学士

知制诰

工部侍郎

西岳奉册使

大中祥符五年(1012)

六十二岁

撰《天齐仁圣帝碑铭》,

请改延恩殿名,诏改为“真游”。

翰林学士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