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关于王安石使辽与使辽诗的考辨

时间:2009-8-8 16:43:04  来源:不详
先人游,而某又尝得识公父子,故为序其实而系以铭。”⑩ 这充分证明嘉祐七年十二月王安石仍在京城,根本没有出使契丹,故而安石使辽的时间只能是嘉祐八年四月,这桩公案应该可以画上句号了。


    这样看来,王安石确于嘉祐八年四月作为遗留物国信使使辽,并有《奉使诗录》;而嘉祐五年元月,王安石又曾担任过送伴使,伴送契丹使者由京师至边界,有《伴送北朝人使诗》。但遗憾的是王安石生前未及编刊文集,包括上述两组诗在内的不少诗文都已散佚,直到徽宗时才由薛昂等编纂成集,又散失。南宋绍兴年间相继出现詹大和本、两浙东路本等传世,但先后失次,错漏不少。今日刊印的《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集子中虽有不少使辽诗及伴送北朝人使诗,但彼此间以及同其他诗作之间已相互混杂,难以分清。笔者对王集中的所有诗歌作了一番梳理,根据诗题、内容、情感及景物描写等来作判断,大致按照行走路线、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次,并稍作考辨。
    一、《伴送北朝人使诗》共18首:
    1. 《长垣北》:前有“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四句可证。北宋时长垣在今河南长垣西南,位于汴京(今开封市)东北约60公里处,是往白沟的必经之道。诗中写及“貂寒”、“霜风”,应是农历正月间气候,正是送北使回朝之时。而王安石除此次伴送北使回朝及三年后出使辽国外,生平行迹未至汴京以北(这一理由以下诸诗从略)。
    2. 《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即宋辽澶渊之战地,距汴京120公里。诗中有“城中老人为予语”等数句,结尾云:“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当是安石首次途经此地,向当地老人询问当年澶渊之战事有感而作。
    3. 《澶州》:这是另一首《澶州》(长篇五古)。写作背景与上一首同。诗中有“欢盟自此数,日月行人至。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弊”之句,细味“驰迎”、“走送”等字,当是任送伴使之时所言之口吻,故系于此。
    4. 《王村》:据《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地名辞典》)云,王村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是北宋自澶州至北京大名府的必经之处。诗中有“暗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寒咽短箫吹”、“揽辔联貂帽”等句,足可证明是此次正月伴送北朝使者时所作。
    5. 《冬日》:此诗有“扰扰今非昔”、“风沙不贷客”、“散发愁边老”等句,写其默默不快之意,与其《伴送北朝人使诗序》相合。
    6. 《尹村道中》:首二句写道:“满眼霜吹宿草根,谩知新岁不逢春。”时令正值农历正月上中旬,元旦之后而尚未立春之时,故上一首诗题为《冬日》。尾二句云:“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与《冬日》之意相同。尹村,据《地名辞典》引清人诗云在今山东东阿县南,即大名府以东95公里处;抑或宋时另有尹村。
    7. 《发馆陶》:馆陶在大名之北,今属河北省。诗中有“春风马上梦”、“衣裘寒始轻”句,点明时已立春,严寒稍减。
    8. 《道逢文通北使归》:这首诗是王安石听说上年冬使辽贺正旦的沈遘回国途中已达恩州(今河北清河)时所作,详见前文所述。
    9. 《河间》:开头写道:“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河间,今属河北,在清河以北,再往北近70公里即至白沟了。清沈钦韩注:“此诗为河间献王作。”
    10. 《初晴》:“一抹明霞黯淡红,瓦沟已见雪花融。”瓦沟,即瓦沟桥,唐置瓦桥关,即今河北雄县城,北宋时在白沟河之南,是伴送使送别契丹使者之地,故而全诗写得轻松活泼。
    11. 《塞翁行》:写边塞之老翁,当是诗人首次来到边塞时所见所闻所感而作。
    12. 《白沟行》:“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李壁注云:“公此诗必作于使北时也。窃味全篇,已微见经理之义。”按,从“送迎蕃使”句以及首次来此必有感触看,应该系于伴送使人诗为宜。
    13. 《次韵酬子玉同年》:此诗是酬答柳瑾(字子玉)的。据王、柳二人诗作内容看,同是亲历边疆而评论“帝策”的。诗题是“次韵酬”答而非“寄赠”,当是柳先王后,同为送伴使时所作。王安石嘉祐八年另有使辽诗《呈柳子玉同年》云“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时子玉为大名府知录)可证。
    14. 《将次洺州憩漳上》:这是王安石伴送辽使至边界后回程途中所作。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漳水(今滏阳河)在其东自北而南,邺王台(即铜雀台)在洺州以南约百里。诗开头两句“漠漠春风里,茸茸绿未齐”,点明了初春时节的景象。
    15. 《将次相州》:相州即今河南安阳市,在邺王台(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西南35公里处。王安石与柳子玉同为送伴使送走辽使后,回程途中特地凭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在向相州进发途中写下此诗。故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16. 《陈桥》:此诗作于返程途至陈桥时,陈桥在开封府祥符县东北20公里处。诗中有“夜争归路春风里”、“杨柳初回陌上尘”、“失却新年一半春”等句,可以明证乃是其伴送北朝人使诗。
    17. 《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长老》:如诗题所言,作于送契丹使还之后。
    18. 《还自河北应客》:如诗题所云,此诗是诗人送走辽使后自河北返回汴京应客时所作。河北,指宋之河北路,领有北宋东北部与辽交界的雄州、霸州等以南地区。
    二、《奉使诗录》共22首:
    1. 《示长安君》:李壁注:“此诗恐是使北时作。长安君,公妹也。”这是王安石奉使赴辽临行前写给他的大妹王文淑的,内有“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诗句可证;结尾云“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又一次证明王安石使辽确是嘉祐八年四月英宗丧礼之时,因使辽往返一般为百日左右,故而估计返家时当在秋季北雁南飞之际了。
    2. 《呈柳子玉同年》:这首诗是王安石北上到达大名府时,写给时为大名府知录的故友柳子玉的,三年前二人同为送伴使返程途中曾游览了在大名府辖区内的邺王台,故而诗的开头便写道:“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鸿雁归时”及“柳梢新叶卷春回”句,正点明北方暮春时的实景。
    3.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首二句写道:“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馆陶在大名府北35公里,今属河北,永济镇在馆陶东北20公里处,诗人晚上自馆陶出发连夜北行,太阳升起后已过了永济。
    4.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御河指隋炀帝所导之永济渠,在永济、临清交界处。诗中“客路花时只搅心”、“隔屋春声树外深”、“香草已堪回步履,午风聊复散衣襟”所写,正是暮春时节落花缤纷、暖意渐浓之时,再次力证王安石嘉祐八年四月使辽的可靠性。
    5. 《寄谢师直》:谢景温字师直,其妹嫁给王安石弟王安礼,时任莫州(今河北任丘,在白沟界河之南50公里)通判。诗中云“相逢塞路中”、“白发对春风”,正是赴辽时所作。
    6. 《宿雨》:“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此诗当是王安石在宋辽边界处所写,“塘水”,指太宗时由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何承矩在边境潴水为塞,垦数百里塘田之情景。
    7. 《寄吴冲卿二首》:其一有“契阔今看楚蓼红”、“不欲与君为远别,沙台吹帽约秋风”句;其二有“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句,当与上首《宿雨》同时所作。据沈括《梦溪笔谈》云,当年何承矩营建塘泊时,“欲自相视,恐其谋泄,日会僚佐,泛船置酒赏蓼花,作《蓼花游》数十首,令座客属和,画以为图”。王诗中“今看楚蓼红”即写此景。“约秋风”之意,也是估计将于秋天返回。
    8. 《出塞》:前文已述,从略。
    9. 《涿州》:前文已述,从略。
    10. 《春风》:“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这是诗人离开涿州后,向燕京(辽南京,今北京市)进发时所写。“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写北方暮春时的实景。李壁注:“《韩信传》:‘北首燕路。’经理燕山之意,已见于此句。”
    11. 《北客置酒》:内有“紫衣操鼎置客前”、“引刀取肉割啖客”、“獾脯豕腊加炰煎”、“小胡捽耳争留连”等句,应是在辽国境内为王安石等宋国使者设宴的情景。
    12. 《飞雁》:李壁注:“奉使时作。”诗中写道:“人生何必慕轻肥,辛苦将身到沙漠。”“男子辞亲亦可怜。”是诗人远在塞外沙漠思亲念母、对此次使辽不甚情愿心态的真实写照。
    13. 《爱日》:李璧注:“使虏时作。”诗中有“高堂已白发,爱日负明义”、“舍怀孰与语,仰屋思叹喟”等句,除表现了与上首诗相同的情感外,更有因不能对母尽孝而疚愧之思。
    14.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李壁注:“公自注云:‘奉使道中寄。’”诗中更有“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盛怒黄云愁”、“寄声万里心绸缪”等句,表明诗人行程已深入漠北。
    15. 《阴山画虎图》:此诗一般被认作题画诗,如李之亮《王荆公诗注补笺》云:“此诗乃题画之作。”笔者以为是诗人使辽时所写之实景。诗的前八句有声有色地状写阴山健儿猎杀猛虎的情景,然后写道:“穹庐无工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包。”是说辽人中没有善画者能绘出刚才紧张激烈的猎虎图,于是“汉使”——北宋使者“自解丹青包”,画出了这幅猎虎图。阴山,是指河套以北向东绵亘与兴安岭相接的诸山的统称,辽时位于西京道云内州、丰州、奉圣州境北。我们知道,辽帝有四时捺钵制度,大致冬春凿冰钓鱼捕鹅雁,夏秋入山射虎猎鹿,各有行在之所,且无常所。虽《辽史》等没有明载是年四、五月间辽道宗游幸处(《本纪》载夏五月“清暑曷里狘”,但不知在何处),但《辽史·地理志·西京道》载:“大同府: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故次年(清宁九年,即北宋嘉祐八年)春夏,很有可能往此拜仰。之后,入阴山猎虎便顺理成章了。于是,安石在此处行在谒见辽帝,完成遗留物遣送使之事,受邀观看辽阴山健儿猎虎图景,写就了本诗。
    16. 《余寒》:开头写道:“余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极写漠北辽域虽春犹寒的情景,非中原地区所能有;且“征衣裳”三字,也点明了出使事。
    17. 《寄纯甫》:这是寄给幼弟王安上的。诗云:“塞上无花草,飘风急我归。”“想子当红蕊,思家上翠微。”
    18. 《寄朱昌叔》:此诗是写给妹婿朱明之(字昌叔)的,当时其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南齐置县时曰西安)一带任职,故而写道:“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